甘贫守分


   甘贫:甘愿贫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贫困,遵守本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ān pín shǒu fēn
成语注音 ㄍㄢ ㄆ一ㄣˊ ㄕㄡˇ ㄈㄣ
成语简拼 gps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甘貧守分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甘贫:甘愿贫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贫困,遵守本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吴起敌秦》:“止不过闭户读书,甘贫守分,中心无愧。”


成语典故

守分:守住本分,不作非分之想或不做分外之事。甘受贫困,守住本分。明.无名氏《吴起敌秦》四折:“止不过闭户读书,甘贫守分,中心无愧。” 并列 甘受贫困,守住本分。明·无名氏《吴起敌秦》:“止不过闭户读书,~,心中无愧。”※分不读作fēn。△褒义。用于描写高尚。→安守本分 ?胡作非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甜,味道好:~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 美好:~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 自愿,乐意:~愿。~拜下风。 姓。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穷。~寒。~民。清~。 缺乏,不足:~乏。~血。~瘠。 絮烦可厌:~相(xiàng )。~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 僧道谦称:~道。~僧。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 看管:看~。~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 遵照:遵~。~法。~时。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 呆在一起:厮~。 节操:操~。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姓。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 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 辨别:区~。~析。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所当然。身~。~内。恰如其~。安~守己。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天~(天资)。情~(情谊)。 料想:“自~已死久矣”。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甘』

《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𠀤感平聲。 《說文》美也。 《徐曰》物之甘美者也。 《韻會》五味之一。 《正韻》甜也。 《書·洪範》稼穡作甘。 《傳》甘味生于百穀。 《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悅耳。亦曰甘。 《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又《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傳》甘,厭也。 《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又《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 《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又《易·臨卦》六三甘臨,无攸利。 《註》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樂也。 《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 《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又《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 《註》甘,緩意也。  又姓。 《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 《註》甘盤,殷賢臣。  又甘茂甘羅,𠀤秦人。  又《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𠋫之聖也。  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 《書·甘誓》大戰于甘。 《傳》甘,有扈郊地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 《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又《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 《註》甘鹿,周地。  又山名。 《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又水名。 《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 《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 《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又《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又木名。 《詩·召南》蔽芾甘棠。 《傳》甘棠,杜也。 《疏》郭璞曰:今之杜梨。 《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 《註》甘木卽不死樹。  又《正韻》果名,俗作柑。 《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又《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又草名。 《博雅》陵澤,甘遂也。 《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甘切,音酣。 《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 《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守』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 《玉篇》收也,視也,護也。 《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 《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 《註》防獸觸攫也。  又《廣韻》主守也。 《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𠋫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  又《增韻》攻守也。 《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獸。 《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之守也。天子巡諸侯所守,曰巡守。諸侯爲天子守土,亦曰守。漢置郡太守。  又姓。 《正字通》宋守恭,與蘇軾爲詩友。  又叶式視切,音矢。 《楚辭·天問》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長人何守。在音泚。  又叶雖遂切,音粹。 《前漢·班固敘傳》崇執言責,隆持官守。寶曲定陵,𠀤有大志。

『分』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𠀤音餴。 《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 《易·繫辭》物以羣分。  又《增韻》裂也,判也。  又《廣韻》賦也,施也。 《增韻》與也。  又《玉篇》隔也。  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又半也。 《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 《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又徧也。 《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又與紛通。 《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 《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 《註》猶紛紛。  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 《註》匪讀爲分。  又《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𠀤汾去聲。名分也。 《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又均也,分劑也。 《禮·曲禮》分毋求多。  又分位也。 《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又《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 《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又《正韻》府吻切,音粉。 《爾雅·釋器》律謂之分。 《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又《韻補》叶膚容切,音丰。 《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又叶膚眠切,音近徧。 《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