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为牢


   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à dì wéi láo
成语注音 ㄏㄨㄚˋ ㄉ一ˋ ㄨㄟˊ ㄌㄠˊ
成语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简拼 hdwl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畫地為牢
成语英文 draw a circle on the ground to serve as a prison
成语俄文 начертáть предéлы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




成语示例


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画地为牢,再没人敢任意行动。(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成语典故

相传上古时,在地上画圈,让犯罪者站在圈内,以示惩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猛虎在深山时,百兽望见都震惊害怕,等到把它关在陷阱和栅栏里,就摇着尾巴乞求食物了。这是人的威力使它逐渐被约束而驯顺了。所以士人看见画地为牢,就绝不走进去;面对木刻的狱吏,就决不置答。这就是人们往往在未遇刑前就态度鲜明地自杀,以避免受辱的原因啊!”这是嫉恨苛酷狱吏的悲愤之辞,因作咏囚系之辱的典故。也比喻只允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典】: 《汉书》卷62《司马迁传》2732页:“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文颖注曰:“未遇刑自杀,为鲜明也。” 【例句】: 唐·骆宾王《畴昔篇》:“画地终难入,书空不自安。” 元·岳伯川《铁拐李》一折:“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画地为牢。” 兼语 相传上古时刑律规定:在地上画圈,令犯人站立圈中就表示惩罚。这就像后来的牢狱。后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行动,不得逾越。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贬义。多用于行为方面。→固步自封 ?破门而出。 也作“划地为牢”、“画地成牢”、“画地为狱”、“画地作狱”。 解释 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 就像后代的监狱。后用来比喻将行动限定在某种范围内,不 得逾越。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 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汉武帝时,发生过一场征讨匈奴的战斗,由汉武帝爱妃的哥 哥贰师将军李广利指挥,李陵带领五千人作为先锋。战斗初期, 李陵所部横扫匈奴,非常顺利,以至于孤军深入匈奴腹地。匈奴 王单于非常害怕,发动全国可以拉弓射箭的人,一起围攻李陵。 最终李陵因为弹尽粮绝,援兵无望而被迫投降。李陵投降前,捷 报频传,朝廷官员也都尽拣皇帝爱听的话说。李陵兵败投降的消 息传来后,大家又异口同声地贬损李陵。当时司马迁正担任汉武 帝的太史令,汉武帝就问他对这事的看法。司马迁根据平时的观 察和对战场情况的分析,说李陵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的投 降是因为救兵没有按时赶到造成的。汉武帝听到这样的回答勃然 大怒,认为司马迁是在诋毁李广利,就将他交给大理寺审讯,结 果被判宫刑。 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改任中书令,他在给任少卿的一封回信中 述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悲愤心情。其中说道:猛虎在深山中的 时候,百兽都害怕,等到被关进笼子,就会摇着尾巴乞求食物, 这是因为威势被逐渐约束的结果。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尤其不能 被关进牢房消磨掉自己的气节,所以即使地上画个圈作为牢房, 也不可进入,即使削个木人作为审判的官吏,也不可面对,应该 在刑法加身前早早自杀,以免遭受屈辱。自己之所以接受宫刑而 没自杀,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写完的缘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养牲畜的圈(juàn ):虎~。亡羊补~(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笼。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监禁犯人的地方:监~。坐~。 结实,坚固,固定:~固。~稳(❶稳妥可靠;❷物体稳定,不摇晃)。~记。~不可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画』

《字彙》胡卦切,與畫同。繪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麥切,橫入聲。卦畫也。  又分畫也。界限也。 《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迹,畫爲九州。 《註》畫分也。 《禮·檀弓》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 《註》畫地爲宮象。  又計策也。 《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 《史記·荆燕世家》齊人田生游,乏資,以畫干營陵侯澤。 《註》服䖍曰:以計畫干之也。  又截止也。 《論語》今女畫。  又丘名。 《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 《註》言爲道所規畫。 《釋名》道出其右曰畫。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又地名。 《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 《註》正義曰:括地志云:戟里城在臨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  又云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卦切,音話。 《爾雅·釋言》畫形也。 《註》畫者爲形像。 《釋名》畫,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俗作𦘕。 《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 《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 《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又《韻補》叶胡對切,音惠。 《秦瑯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易音異。

『地』

《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牢』

《唐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𠀤音勞。 《說文》閑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 《玉篇》牲備也。 《詩·大雅》執豕于牢。 《周禮·地官》充人掌繫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則繫於牢。 《註》牢,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齧。 《管子·輕重戊篇》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馬。  又牛曰太牢,羊曰少牢。 《禮·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又《周禮·天官·小宰》牢禮之灋。 《註》三牲牛羊豕,具爲一牢。 《齊語》環山於有牢。 《註》牢,牛羊豕也。言雖山險,皆有牢牧。  又《玉篇》廩食也。 《史記·平準書》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煑鹽,官與牢盆。 《註》如淳曰:牢,廩食也。古人名廩爲牢也。盆者,煑鹽盆蘇。林云:牢,價直也。今世人言雇手牢盆。樂彥云:牢乃盆名。 《後漢·西羌傳》諸將多盜牢稟。 《註》牢,價直也。 《應劭傳》多其牢賞。  又《唐韻》堅也,固也。 《史記·外戚世家》欲連固根本牢甚。  又《前漢·揚雄傳》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註》李奇曰:畔,離也。牢,聊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馬融·廣成頌》臯牢陵山。 《註》臯牢,猶牢籠也。孫卿子曰:臯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孫也。諸本有作牢柵者,非也。  又《晉書·姚萇載紀》陛下將牢太過耳。 《註》將牢,猶俗言把穩。  又《韻會》狴犴曰牢。 《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爲之空。  又地名。 《左傳·莊二十一年》自虎牢以東。 《註》虎牢,河南成臯縣。  又《成五年》同盟于蟲牢。 《後漢·郡國志》陳留郡封丘有桐牢亭。或曰古蟲牢。  又《史記·秦本紀》伐趙皮牢,拔之。  又山名。 《後漢·南蠻哀牢夷傳》其先有婦人,名沙臺,居於牢山。  又姓。 《廣韻》孔子弟子,琴牢之後。 《後漢·佞幸傳》僕射牢梁。  又《廣韻》蒲牢,海獸名。  又《廣韻》同窂。詳穴部窂字註。  又《廣韻》《類篇》𠀤郞侯切,音樓。 《儀禮·士喪禮》握手用𤣥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 《註》牢,讀爲樓。樓爲削約,握之中央,以安手也。 《疏》讀從樓者,義取縷斂狹少之意。云削約者,謂削之使約少也。  又《易林》失志懷憂,如坐狴牢。  又音潦。 《後漢·董卓傳》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 《註》言牢周者,皆搜索取之也。一曰牢漉也。二字皆從去聲。今俗有此言。  又《淮南子·本經訓》牢籠天地。 《註》牢讀屋霤之霤。楚人謂牢曰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