甿隶之人


   甿:农民。种田耕地的人。旧时也指身份低下的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éng lì zhī rén
成语简拼 mlzr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甿:农民。种田耕地的人。旧时也指身份低下的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同“氓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甿』

《唐韻》武庚切《集韻》謨耕切《正韻》眉庚切,𠀤音甍。 《說文》田,民也。 《周禮·地官·遂人》以下劑致甿,以田里安甿。 《註》變民言甿,異外內也。甿,猶懵懵無知貌也。 《管子·揆度篇》桓公憂北郭民之貧,召管子而問曰:北郭者,盡屨縷之甿也。  又《五韻集韻》武登切,音瞢。義同。  又《集韻》莫郞切,音茫。曠野,或書作𤰡。  又母亙切,音懜。 《博雅》癡也。一曰田民。

『隶』

《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𠀤音代。 《說文》及也。从又,从尾省。  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 《玉篇》亦作逮。 《集韻》或作𨽿。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肄。義同。  又《廣韻》本也。  又《集韻》神至切,音示。《方言》餘也,秦晉之閒曰隶。○按今《揚子·方言》本作𨽹。  又《集韻》徒對切,音隊。从後及之也。  又一曰與也。  又大計切。音第。狐子也。○按《爾雅·釋獸》貍子𧳙。《釋文》音曳,《集韻》作隶,音大計切,未知何據。  又蕩亥切,音殆。與迨𨽿逮同。 《唐韻》《集韻》𠀤郞計切,音麗。 《說文》附著也。 《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 《註》隸,屬也。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 《註》隸,閱也。  又《廣韻》僕隸。 《集韻》賤稱也。 《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 《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 《註》士𤰞,自以其子弟爲僕隸。 《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 《儀禮·旣夕》隸人涅厠。 《註》隸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 《晉語》其猶隸農也。 《註》隸,今之徒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洒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 《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漢隸延之。  又隸書。 《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隸書者,篆之捷也。○按隸書,諸說不一。或云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蕭子雲云: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體序云: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書苑云: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經𥓓刻用之。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據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正字通》云:東魏大覺寺𥓓題曰:隸書,今楷字也。亦其一証。  又《集韻》力智切,音荔。附也。  又《類篇》力結切,音捩。僕也。 《說文》本作𨾀。 《廣韻》俗作𥛬。 《韻會》《正韻》作𨽾,非。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