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别称。 宋 陶穀 《清异录·畦宗郎君》:“ 欧阳通 善书,修饰文具,其家藏遗物尚多,皆就刻名号。研室曰‘紫方馆’……芒笔曰‘畦宗郎君’。”
笔的别称。 宋 陶穀 《清异录·畦宗郎君》:“ 欧阳通 善书,修饰文具,其家藏遗物尚多,皆就刻名号。研室曰‘紫方馆’……芒笔曰‘畦宗郎君’。”
偏正 笔的别称。语出宋·陶谷《清异录·文用·畦宗郎君》“欧阳通善书,修饰文具,其家藏遗物尚多,皆就刻名号,芒笔曰:畦宗郎君。”[例]古人把笔叫~,怪有趣的。△多用于表示文房四宝方面。
田园中分成的小区:~田。菜~。 古代称田五十亩为一畦。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庙。~祠。 家族:~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族。~室(帝王的宗族)。~兄。 派别:~派。禅~(佛教的一派)。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旨。开~明义。 尊奉:~仰。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师。 量词,指件或批:一~心事。 姓。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 姓。
〔屎壳~〕“蜣螂”的俗称。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𠀤音攜。 《說文》田五十畝曰畦。 《屈原·離騷》畦留荑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 《註》五十畝爲畦。 《莊子·人閒世》彼旦爲無町畦,亦與之爲無町畦。 又《廣韻》菜畦。 《史記·貨殖傳》千畦薑韭。 《註》徐廣曰:千畦,二十五畝。駰案,韋昭曰:畦猶壠。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註》師古曰:畦區也。 又地名。 《史記·封禪書》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 《索隱註》漢舊儀云: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上下有畤,如種韭畦,畦中各有二土封,故云畦畤也。 又《集韻》涓畦切,音圭。田起堳埒也。 又《集韻》勻規切,音䔺。 又《五音集韻》息遺切,音綏。義𠀤同。
『宗』《唐韻》作冬切《集韻》《韻會》祖賨切《正韻》祖冬切,𠀤音㚇。 《說文》尊祖廟也。 《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爲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 《郉昺曰》宗者,本也。廟號不遷,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稱曰宗廟。 《禮·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 《賈誼曰》祖有功,宗有德也。 又流派所出爲宗。 《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爲小宗。 《程頤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爲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 又同姓曰宗。 《詩·大雅》宗子維城。 《註》同姓也。 又《書·舜典》禋于六宗。 《註》謂所尊祭者,其祀有六,寒暑日月星水旱也。賈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司馬彪曰: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屬,地宗社稷五祀之屬。 又秩宗,官名。 《書·舜典》咨伯,汝作秩宗。 《註》主郊廟之官,掌敘鬼神尊𤰞,故曰秩宗,周禮謂之宗伯。 又曰祝宗。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 又瞽宗,殷學名。 又人物所歸往亦曰宗。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註》言百川以海爲宗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又姓。 又叶則郞切,音臧。 《史記·司馬遷自敘》蠲除肉𠛬,開通關梁。廣恩施博,厥稱太宗。 《說文》从宀从示。 《徐曰》宗廟,神祇所居。示,古祇字。
『君』《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𠀤音軍。 《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 《易·師卦》大君有命。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 《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 《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 《詩·鄘風》我以爲君。 《傳》君國小君。 《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 《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 《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 《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 《禮·內則》君已食徹焉。 《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 《儀禮·喪服》妾謂君。 《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 《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 《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 《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 《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 《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 《後漢·𡨥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𠛬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 《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 《論語》不亦君子乎。 《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員切,音涓。 《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