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财重义


   见“疏财仗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ū cái zhòng yì
成语注音 ㄕㄨ ㄘㄞˊ ㄓㄨㄥˋ 一ˋ
成语简拼 sczy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疎財重義
成语英文 disburse money in public caus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疏财仗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我很喜欢疏财重义的朋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结棚避暑》:“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财重义,有难必救。”


成语典故

轻钱财而重义气。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结棚避暑》:“长安富家子刘逸、李闲、卫旷,家世巨豪,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财重义,有难必救。” 并列 看轻钱财,重视义气。多指用钱财扶危济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结棚避暑》:“长安富家子刘逸、李闲、卫旷,家世巨豪,而好接待四方之士,~,有难必救。”△褒义。多用于称赞人豪爽,有同情心。 →义重如山 ?一毛不拔。也作“疏财尚气”、“疏财仗义”、“仗义疏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 分散:~散。仗义~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 不细密,忽略:~忽。 空虚:志大才~。 不熟悉:生~。 粗劣:~食。~粝。 古同“蔬”,蔬菜。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姓。

金钱和物资:~产。~富。~经。~贸。~东。~政。~务。~会(kuài )。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 程度深:~色。~病。~望。~创。 价格高:~价收买。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 言行不轻率:慎~。自~。

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 〔~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层:~叠。~霄。~洋。~唱。~峦叠嶂。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 情谊:~气。恩~。~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 指认为亲属的:~父。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疏』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𠀤音梳。 《說文》通也。本作𤕟。今作疏。 《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 《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 《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 《經解》疏通知遠。  又遠也。 《詩·大雅》予曰有疏附。 《傳》率下親上曰疏附。 《箋》疏附,使疏者親也。 《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  又麤也。 《詩·大雅》彼疏斯粺。 《箋》疏,麤也。謂糲米也。 《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 《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  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又分也。 《孟子》禹疏九河。 《史記·黥布傳》疏爵而貴之。  又稀也。 《穀梁傳·隱八年》庚辰大雨雪。 《傳》志疏數也。 《疏》遠者爲疏,近者爲數也。 《禮·祭義》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楚辭·九歌》疏緩節兮安歌。 《註》使曲節希緩,而安音淸歌。  又治也。 《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疏峰抗高館,對嶺臨迴溪。 《註》疏治也。  又刻也。 《禮·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廟飾也。 《疏》疏,刻也。屛,樹也。謂刻於屛樹,爲雲氣蠱獸也。 《又》殷以疏勺。 《註》疏,通刻其頭。 《後漢·梁冀傳》窗牖皆綺疏靑瑣。 《註》鏤爲綺文也。  又畫也。 《管子·問篇》大夫疏器。 《註》疏,飾畫也。 《何晏·景福殿賦》羅疏柱之汨越。 《註》疏柱,畫柱也。  又徹也。 《晉語》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 《註》蔬,徹也。  又布也。 《楚辭·九歌》疏石蘭兮爲芳。 《註》疏,布𨻰也。  又大也。 《揚子·太𤣥經》方州部家,三位疏成。 《註》疏,大也。  又菜也。與蔬同。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八曰臣妾,聚斂疏材。 《註》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疏不熟曰饉。 《釋文》菜也。  又《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註疏材,艸木有實者。  又《淮南子·道應訓》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 《註》疏,徒跣也。  又扶疏,枝葉盛貌。 《揚子·太𤣥經》見小勿用,以我扶疏。 《註》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  又《正韻》渠疏杷也。  又疏躍,布散也。 《淮南子·俶眞訓》今夫萬物之疏躍枝舉,百事之莖葉條枝,皆本于一根,而條循千萬也。  又疏疏,衣服盛貌。 《韓詩外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又《揚子·太𤣥經》穀不穀,失疏數。 《註》疏數,不平也。  又姓。漢疏廣,疏受。  又國名。 《潛夫論》捿疏猗姓。 《路史》夏世侯伯也。  又山名。 《山海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 《註》按文中子云:疏屬之南,汾水之曲,卽斯山也。  又鳥名。 《禮·曲禮》雉曰疏趾。 《疏》雉肥則兩足開張,趾相去疏也。  又獸名。 《山海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  又《韻會補》與梳通。揚雄,頭蓬不暇梳。  又《集韻》孫租切,音蘇。粗也。  又《廣韻》所助切《正韻》所故切,𠀤音數。條𨻰也。 《揚雄·解嘲》獨可抗疏時道是非。  又記注也。  又《韻補》叶山宜切,音詩。 《劉章·耕田歌》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重』

《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 《說文》厚也。 《增韻》輕之對也。 《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 《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 《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 《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 《註》重,猶難也。 《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 《註》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 《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 《註》重,猶貴也。  又尊也。 《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註》重,猶尊也。  又尚也。 《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 《註》重,猶尚也。 《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 《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 《註》重,猶數也。  又甚也。 《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 《註》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 《註》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 《註》重,輺重也。 《前漢·張耳𨻰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 《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 《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又木名。 《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 《五音集韻》多也。 《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 《廣韻》複也,疊也。 《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 《書·舜典》重華協于帝。 《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穀名。 《詩·豳風》黍稷重穋。 《傳》後熟曰重。 《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 《左傳·成二年》重器備。 《註》重,猶多也。 《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 《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 《箋》重,猶累也。 《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 《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 《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 《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 《詩·衞風》猗重較兮。 《傳》重較,卿士之車。 《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 《禮·檀弓》池視重霤。 《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 《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 《註》重丘,曹邑。  又人名。 《書·呂𠛬》乃命重黎。 《傳》重卽羲,黎卽和。 《釋文》直龍切。  又姓。 《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 《禮·檀弓》重主道也。 《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 《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又與童同。 《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 《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 《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 《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韻補》叶直良切,音長。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