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疮剜肉


   挖身上的肉来医治伤口。比喻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áo chuāng wān ròu
成语注音 ㄌ一ㄠˊ ㄔㄨㄤ ㄨㄢ ㄖㄡˋ
成语简拼 lcwr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療瘡剜肉
成语英文 borrow from Peter to pay Paul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挖身上的肉来医治伤口。比喻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


近义词



成语示例


疗疮剜肉的做法太愚昧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第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


成语典故

犹“剜肉补疮”。清.壮者《扫迷帚》二四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竟是自害自的勾当。” 连动 为治疮而割身体其他部分的肉来补。比喻只顾眼前救急,不考虑办法有害。[例]我们可不能干~的蠢事。△贬义。多用于写行事方法。→剜肉补疮 饮鸩止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医治:医~。治~。~程。~效。~养。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疤。~口。冻~。痔~。

挖削:~肉补疮(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急救)。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体。~类。~食。肌~。~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身(佛教指肉体)。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冬瓜~厚。 果实不脆,不酥:~瓤西瓜。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剜』

《唐韻》一丸切《集韻》《韻會》烏丸切《正韻》烏歡切,𠀤音豌。 《說文》削也。 《韓愈·和裴度假山詩》有洞若神剜,有巖若天劃。  又叶紆云切。 《歐陽脩·菱溪石詩》皆云女媧初鍛鍊,融結一氣凝眞純。苟非神聖親手跡,不然孔竅誰雕剜。 《集韻》亦省作𠛠。

『肉』

《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𠀤音衄。 《說文》胾肉,象形。本書作𠕎。 《易·噬嗑》噬乾肉。 《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 《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 《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 《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  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 《揚子·太𤣥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又肉𠛬。 《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𠛬三。 《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又芝草名。 《抱朴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又視肉,獸名。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土肉,生海中。色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耳,多足,可炙食。 《本草》李時珍曰:此蟲魚之屬,與土精名封同類。 《郭璞·江賦》土肉石華。  又《本草》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又《釋名》肉,柔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如又切,音輮。錢璧之體。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好,孔也。 《釋文》肉,如字。  又如授反。  又錘體爲肉。 《前漢·律歷志》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 《註》錘之形如環,體爲肉,孔爲好。  又肥滿也。 《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疏》肉謂肥滿。 《又》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 《註》肥也。 《釋文》𠀤而救反。  又《史記·樂書》寬裕肉好。 《註》肉好,言音之洪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肌肉也。  又《韻會》《正韻》𠀤而由切,音柔。邊也。  又《正字通》音腴。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劉昌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