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结所在


   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ēng jié suǒ zài
成语注音 ㄓㄥ ㄐ一ㄝˊ ㄙㄨㄛˇ ㄗㄞˋ
成语简拼 zjs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癥結所在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成语典故

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问题的关键。所在:存在的地方。指问题的关键所在。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即疑二十五篇之讹,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病,病状:病~。~状。~候。不治之~。对~下药。

〔~结〕a.腹内结块的病;b.喻问题难解决的关键。 (癥)

处,地方: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姓。

存,居:存~。健~。青春长~。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所』

《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𠀤數上聲。 《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又處所。 《詩·鄭風》獻于公所。  又《商頌》及爾斯所。  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 《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 《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又《召誥》王敬作所。  又語辭。 《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又誓辭。 《論語》予所否者。 《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又指物之辭。 《禮·檀弓》其高可隱也。 《註》謂高四尺所。 《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 《註》幾所,猶幾許也。 《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 《註》里所,猶里許也。  又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又叶襄里切,音徙。 《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