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入心脾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òng rù xīn pí
成语注音 ㄊㄨㄥˋ ㄖㄨˋ ㄒ一ㄣ ㄆ一ˊ
成语简拼 trxp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成语典故

形容悲痛到极点。《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述补 形容极其悲痛。《儒林外史》48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亲看着,伤心惨目,~,也就病倒了。”※脾,不读作bì。△多用于感情方面。→痛彻心腑 ?乐不可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肚子~。~风。~痒(a.喻疾苦,如“~~相关”;b.喻紧要的事,如“不关~~”)。 悲伤:悲~。哀~。~楚。~惜。~不欲生。 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击。~悼。~责。~快。~改前非。

进,由外到内:进~。~梦。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人和动物内脏之一,在胃的左下侧,是重要的贮藏血液的器官和最大的淋巴器官:~脏。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胃。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貢切,音𥦁。 《說文》病也。 《內經》有舉痛論。  又《增韻》楚也。疼也。 《易·說卦》坎為耳痛。 《後漢·鄧皇后紀》后曰:非不痛也,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  又《玉篇》傷也。 《左傳·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 《前漢·楚元王傳》言多痛切,發於至誠。 《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又《字彙補》甚也。 《前漢·食貨志》以稽市物痛騰躍。  又凡事盡力為之者,皆曰痛。 《世說新語》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又姓。 《姓譜》本盛國後,實姬姓也。周穆王嬖寵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謂之痛氏。

『入』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 《說文》內也。 《玉篇》進也。 《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 《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 《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定六年》於越入吳。 《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 《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脾』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陴。 《說文》土藏也。 《徐曰》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 《白虎通》脾之爲言裨也。 《韻會》文子曰:脾爲風。 《淮南子·精神訓》脾爲雷。 《釋名》脾,裨也。在胃下。脾助胃氣,主化穀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祭先脾。  又可爲殽。 《詩·大雅》嘉殽脾臄。 《禮·內則》兔爲宛脾。 《註》宛脾,聶而切之。  又《鴇奧鹿胃註》鴇奧,脾肶也。 《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麤醢,蜃蚳醢,豚拍魚醢。 《註》脾析,牛百葉也。  又《博雅》止也。 《揚子·方言》鋪脾,止也。 《註》義有不同,故異訓之。  又《博雅》𤰞也。  又邑名。 《左傳·定五年》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 《註》脾洩,楚邑也。  又《集韻》蒲街切,音牌。牛百葉。 《周禮·天官·醢人脾析釋文》徐讀蒲佳反。  又《集韻》匹計切,音膍。盛肥也。  又《五音集韻》𤰞履切,音匕。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