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生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治中和别驾都是州刺史的助理官),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生,先主见与善谭(通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鲁肃认为庞统大才,不可小用,诸葛亮亦同样看法,这都是知人善任、举贤荐能的表现。旧时称能治理百里小邑的人为“百里才”,故后一般用指小的才能。 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才。”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 副词。❶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❷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伯。 《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 《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 《易·繫辭》百官以治。 《書·堯典》平章百姓。 《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 《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 《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 《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 《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𠀤莫白切,音陌。勵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 《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 《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 《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 《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叶畢吉切,音必。 《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集韻》首本字。 又姓。 又《集韻》百,古作𦣻。註詳白部一畫。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
『才』《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 《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 《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 《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又天地人爲三才。 《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 《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 《論語》才難,不其然乎。 《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 《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 《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又質也,力也。 《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 《傳》多材也。 《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又姓。明尙書才寬。 又《集韻》通作材。 《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 《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又《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 《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又與裁通。 《戰國策》惟王才之。 又與財通。 《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又《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 《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又作代切,音再。義同。 又叶卽由切,音遒。 《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 《說文》言之閒也。 《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 《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 《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 《書·益稷》禹曰:兪哉。 《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 《論語》無所取材。 《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 《書·武成》哉生明。 《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 《傳》哉,載也。 《疏》文王能布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 《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