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踞要津


   津:渡口;要津:比喻关键岗位。指占据了显要的位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án jù yào jīn
成语注音 ㄆㄢˊ ㄐㄨˋ 一ㄠˋ ㄐ一ㄣ
成语简拼 pjy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盤踞要津
成语英文 hold a place of importance(hold a strategic post)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津:渡口;要津:比喻关键岗位。指占据了显要的位置。


成语示例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第11卷:“今观安石汲引亲党,盘踞要津,挤排异己。”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先据要路津。”


成语典故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一:“今观安石汲引亲党,盘踞要津,挤排异己。”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蹲,坐:龙蹯虎~(形容地势险要)。~坐。箕~(古人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形分开)。 占据:~守。盘~(亦作“盘据”)。雄~一方。

索取:~账。~价。 希望,想:~强。~好。 请求:她~我给她读报。 重大,值得重视的:重~。~人。~领。纲~。~言不烦。 应该,必须:须~。 将(jiāng):将~。快~。 如果,倘若:~是。 表选择:~么。~不。~不然。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求。~挟。 同“腰”。 同“邀”,中途拦截。 同“邀”,约请。 姓。

渡水的地方:~渡。关~。~要。问~。 口液,唾液:~液。~~有味。 汗:遍体生~。 滋润,补:~润。~贴。 中国天津市的简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據。 《說文》蹲也。 《大戴禮》獨處而踞。 《註》踞,蹲也。  又《左傳·襄二十四年》皆踞轉而鼓琴。 《註》轉衣裝。 《疏》踞,謂坐其上也。  又《前漢·高帝紀》沛公方踞牀。 《註》踞,反企也。  又《前漢·𨻰餘傳》高祖箕踞罵詈,甚慢之。 《註》箕踞者,謂申兩脚,其形如箕。 《類篇》或作𧿃。詳𧿃字註。  又《集韻》斤於切,音居。義同。

『要』

《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𠀤音邀。 《博雅》約也。 《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註》久要,舊約也。 《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 《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䙅也。 《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 《禮·樂記》要其節奏。 《註》要,猶會也。 《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 《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 《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𠛬之罪而要之。 《疏》要,劾實也。 《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 《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又姓。 《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 《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 《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 《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𦥑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讀去聲。 《篇海》凡要也,要會也。 《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 《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 《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叶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𤕷。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津』

《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𠀤音蓁。 《說文》渡也。 《書·泰誓》大會于孟津。 《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  又潤也。 《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  又星次名。 《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又星名。 《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  又河津。 《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  又楚地名。 《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  又觀津,縣名。 《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  又濟渡後學之意。 《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又津津,溢也。 《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  又《韻補》叶將先切,音牋。 《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𤣥,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