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戴儒冠,穿儒装,衣冠齐整的文人。
指戴儒冠,穿儒装,衣冠齐整的文人。
谓儒绅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故称。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
汉·刘向《说苑?贵德》:“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孔颖达疏:“盛饰服装。”古代儒者戴儒冠,着儒服,衣冠齐整,故称儒者为“盛服先生”。《汉书.路温舒传》:“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 偏正 讲究戴冠和整齐衣著的读书人。《汉书·路温舒传》:“秦之时,羞文学,好勇……故~不用于世。”→褒衣博带
兴旺:兴~。繁~。旺~。~世。~衰。茂~。全~时期。 炽烈:年轻气~。~怒。~气凌人。 丰富,华美:~产。~宴。~装。 热烈,规模大:~大。~况。~典。~举。 广泛,程度深:~传(chuán)。~行(xíng )。~赞。~名。~夏。 深厚:~意。 姓。
把东西放进去:~饭。 容纳:~器。小桶~不下多少东西。
衣裳:~装。制~。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务。~刑。~兵役。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习惯,适应:不~水土。 吃(药):内~。 乘,用:~牛乘(chéng )马。 姓。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药。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 姓。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 造出:~产。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 不熟练的:~手。 未经炼制的。~铁。 硬:态度~硬。~吞活剥。 甚,深:~怕。~疼。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 词尾:好~休养。 姓。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成。 《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 《書·泰誓》犧牲粢盛。 《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 《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 《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 《註》一器也。 《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 《註》謂今時杯杅也。 又《廣韻》受也。 《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 《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 又盛服,嚴飾也。 《左傳·宣二年》宣子盛服將朝。 《註》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隄也。 《爾雅·釋山》山如防者盛。 《疏》盛,讀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 《前漢·郊祀志》日主祠盛山。 《註》在東萊不夜縣。 《註》盛,音成。 又國名。 《公羊傳·隱五年》秋衞師入盛。 《註》盛,音成。 《左傳》作郕。 又《唐韻》丞政切《集韻》《韻會》《正韻》時正切,𠀤成去聲。 《博雅》多也。 《廣韻》長也。 《增韻》大也。茂也。 《易·繫辭》日新之謂盛德。 《禮·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泄。 《中庸》官盛任使。 《史記·循吏傳》世俗盛美。 《呂氏春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又極也。 《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猶嘉也。 《張衡·東京賦》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 《前漢·東方朔傳》壷者,所以盛也。 《師古註》叶音去聲。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 《魏書·神元帝紀》魏始祖遷於定襄之盛樂。 又姓。 《後漢·西羌傳》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時盛國之後。 《穆天子傳》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賜之。上姬之長,是曰盛門。 《註》盛,國名,盛姬,王同姓也。
『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 《說文》作𦨕。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𠬝聲。 《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 《易·繫辭》服牛乗馬。 《疏》服用其牛。 《詩·鄭風》兩服上襄。 《箋》兩服,中央夾轅者。 《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又《廣韻》衣服。 《易·訟卦》以訟受服。 《書·舜典》車服以庸。 又懾服也。 《易·豫卦》𠛬罰淸而民服。 《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 《疏》天下皆服從之。 又五服。 《書·益稷》弼成五服。 《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周官》六服羣辟。 《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 《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 《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 《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 《註》服,行也。 又職也。 《書·旅獒》無替厥服。 《傳》使無廢其職。 又思也。 《詩·周南》寤寐思服。 《傳》服,思之也。 《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 《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又治也。 《詩·周南》服之無斁。 《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又盛矢器也。 《詩·小雅》象弭魚服。 《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 《詩·大雅》昭哉嗣服。 《傳》服,事也。 又習也。 《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 《註》服,習也。 又姓。 《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又鳥名。 《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 《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又《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𠀤音僕。匐,或作服。 《禮·檀弓》扶服救之。 《釋文》又作匍匐。 又《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韻補》服,叶鼻墨切。 又《集韻》扶缶切,音負。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 《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先』《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𠀤霰平聲。 《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 《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 《玉篇》前也,早也。 《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 《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 又祖父已歾曰先。 《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又姓。 《韻會》晉有先軫。 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見切,音霰。 《增韻》先之也。 《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 《註》先猶導也。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游,莫爲我先。 又先事而爲曰先。 《易·乾卦》先天而天弗違。 《禮·月令》先立春三日。 又當後而前曰先。 《左傳·文二年》不先父食。 《孟子》疾行先長者。 《老子·道德經》先天地生。 又《廣韻》娣姒曰先後。 《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于先後宛若。 《註》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師古曰: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之爲妯娌。 又《韻會》《正韻》𠀤蘇典切,音跣。 《越語》句踐親爲夫差先馬。 《韻會》前漢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後漢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也。或作洗。
『生』《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甥。 《說文》進也。 《玉篇》起也。 《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 《註》生,起也。 又《玉篇》產也。 《博雅》人十月而生。 《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又出也。 《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註》生,猶動出也。 又養也。 《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 《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 《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 又《韻會》死之對也。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 《前漢·文帝紀》世咸嘉生而惡死。 又造也。 《公羊傳·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 《註》生,猶造也。專事之詞。 又性也。 《書·君𨻰》惟民生厚,因物有遷。 《傳》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 又《左傳·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 《疏》懷生者,謂有懷 之心。 又《詩·衞風》旣生旣育,比予于毒。 《箋》生,謂財業也。 《前漢·高帝紀》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註》相猶擇也,生謂無瑕蠹也。摶謂圜也。 又不熟也。 《史記·項羽紀》與一生彘肩。 又語辭。 《李白·戲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 《歐陽修詩》問向靑州作麼生。 又平生,疇昔也。 《阮藉詩》平生少年時,趙李相經過。 《杜甫詩》平生爲幽興,未惜馬蹄遙。 又《正字通》凡事所從來曰生。宋高宗朝,孫楙入覲,嘗論公生明。上問何以生公。曰:廉生公。問何以生廉。曰:儉生廉。上稱善。 又所生,祖父也。 《詩·小雅》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疏》當早起夜臥,行之無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又友生,朋友也。 《詩·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又先生,師之稱。諸生,弟子之稱。 《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 《史記·酈生傳》高祖謂酈食其,以萬戸封生。 《註》師古曰:生猶言先生。文穎曰:諸生也。 又先生,父兄也。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又《儀禮·士冠禮》遂以摯見於鄕大夫鄕先生。 《註》鄕先生,鄕中老人爲卿大夫致仕者。 《史記·五帝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又《詩·商頌》以保我後生。 《朱註》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又門生。 《裴皡詩》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又蒼生,民也。 《晉書·謝安傳》安石不出,其如蒼生何。 《張協雜詩》冲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又《前漢·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 《註》師古曰:嘉生謂衆瑞。 又《楚語》滯則不震,生乃不殖。 《註》生,人物也。 又水名。 《山海經》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註》卽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東北流。 又姓。 《正字通》漢生臨,明生甫申。 又微生,浩生,俱複姓。 又與牲同。 《前漢·昭帝紀》令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 《註》獲生口也。 又與狌同。 《汲冢周書》郭都生生。 又《廣韻》《正韻》所敬切《集韻》《韻會》所慶切,𠀤音貹。產也。 《字彙》俗謂雞生卵。 又《集韻》《韻會》𠀤所景切,音眚。育也。 《論語註》四乳生八子。 《陸德明·音義》生,所幸反。 又如字。 又《正韻》息正切,音性。 《周禮·地官·司徒》以土會之灋,辨五土之物生。 《註》杜子春讀爲性。 又《韻補》叶師莊切,音商。 《傅毅·舞賦》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 又叶桑經切,音星。 《詩·小雅》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寧平。 《東方朔·七諫》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又叶尸連切,音羶。 《黃庭經》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