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减少;宁:平安,安定。减少事务,使人安宁
省:减少;宁:平安,安定。减少事务,使人安宁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上卷:“‘锦缆无劳列画艘,轻桡白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看向浙江。’此事尤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
减少事务,使人安宁。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上:“〔御制〕诗云:‘锦缆无劳列画艭,轻桡自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风向浙江。’此诗尤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 并列 减损事务,使人安宁。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上:“(御制)诗云:‘锦缆无劳列画艭,轻桡自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风向浙江。’此诗尤可仰见~之意。”△褒义。用于为政。→息事宁人 ?不胜其烦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 简易,减免:~略。~称。~写。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
检查:反~(检查自己)。~察(考察)。吾日三~吾身。 知觉,觉悟:~悟。发人深~。 看望父母、尊亲:~亲。~视。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职业:谋~(指找职业)。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服侍:~父母。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沪~铁路 姓。
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同“貯”。贮藏;积聚。 古代宫室门屏之间。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幷切,騂上聲。 《說文》視也。 《爾雅·釋詁》察也。 《易·觀卦》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 《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又《廣韻》審也。 《正字通》明也。 《列子·楊朱篇》實僞之辨,如此其省也。 又孟孫陽曰: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節,省矣。 又《爾雅·釋詁》善也。 《詩·大雅》帝省其山。 《箋》省,善也。 《禮·大傳》省于其君。 《註》善于其君,謂免于大難也。 又《小爾雅》過也。 《史記·秦始皇紀》飾省宣義。 《註》飾,文飾也。省,過也。 又《博雅》省省,不安也。 《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謂不安爲省省。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景切,生上聲。禁署也。 《前漢·昭帝紀》帝姊長公主共養省中。 《蔡邕云》本爲禁中,避元后父名改曰省中。 《師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者當察視,不可妄也。 又《唐書·百官志》官司之別曰省,曰臺,如尚書,黃門,中書,祕書,殿中,內侍六省是也。 《韻會》本作𡨽。或作𨵥。 又《集韻》𥳑也。 《韻會》少也。 《左傳·僖二十一年》貶食省用。 《禮·鄉飲·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 《註》小減曰省。 《史記·李將軍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註》省,少也。 又《釋名》省,嗇也。曜嗇約少之言也。 又藕名。 《淸異錄》北戎藕止三孔,漢語轉譯其名曰省事三。 又姓。 《左傳》宋大夫省臧。 又與眚通。 《書·洪範》王省惟歲。 《史記·宋世家》作眚。 《公羊傳·莊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 《左傳》《穀梁》作眚。 又《集韻》息淺切,音蘚。同獮。秋田也。 《禮·玉藻》惟君有黼裘,以誓省。 《註》省,當爲獮。 《說文》本作𥅱。从睂省,从屮。 《徐鉉曰》屮,通識也。 《同文舉要》舊从目从屮,徹於目者,能省視。 又从少从目。凡物少經目則省事。眇同意。 《字彙補》又作①。①字原作屮下省。 《集韻》省古作𡮀。註見目部四畫。
『事』《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𠀤音示。大曰政,小曰事。 《廣韻》使也,立也,由也。 《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 《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註》三公也。 又《詩·大雅》三事就緒。 《註》三農之事也。 又奉也。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又營也,治也。 《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又《廣韻》《類篇》𠀤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 《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又叶詩紙切,音始。 《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又叶疎語切,書上聲。 《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又叶常御切,音樹。 《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宁』《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𠀤音佇。 《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 《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 《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又《集韻》通作著。 《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𨻰如切,𠀤音除。義同。 又《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佞。 《說文》所願也。 《徐曰》甯,猶寧也。今俗言寧可如此爲甯可如此。 又姓。 又邑名。 《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宋公,𨻰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母。 《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 《左傳·文五年》晉陽處父聘于衞,反過甯,甯嬴從之。 《註》甯,晉邑,汲郡修武縣也。 《水經注》武王伐紂,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 又《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𠀤與寧同。 《前漢·郊祀歌》周流常羊思所幷,穰穰復正直往甯。 《註》言獲福旣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 又《王莽傳》永以康甯。 《玉篇》古文寧字。註詳十一畫。 《說文》安也。从宀从心,在皿上。皿,人之飮食器,所以安人也。 《集韻》同寧。願也。 《前漢·王莽傳》永以康寗。 又乃定切,音佞。邑名。 又姓。 又《類篇》从心作甯。司馬氏曰:甯𠀤从冉,非是。今詳用部甯字註。 《唐韻》奴丁切《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𠀤佞平聲。 《說文》願詞也。从丂,寍聲。 又安也。 《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詩·大雅》文王有聲,遹求厥寧。 《書·康誥》裕乃以民寧。 《註》行寬政,乃以安民也。 又《書·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註》無疾病也。 又女嫁歸省父母曰寧。 《詩·周南》歸寧父母。 又予寧居喪也。 《前漢·哀帝紀》博士弟子父母喪,子寧三年。 又無寧,寧也,願辭也。 《左傳·隱十一年》無寧兹許公復奉其社稷。 又《襄二十六年》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 《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又丁寧,屬付諄復也。 《前漢·郞顗傳》丁寧再三。俗作叮嚀。 又丁寧,鉦也。 《左傳·宣四年》著於丁寧。 《正義》言著於丁寧,則丁寧是器。 《晉語》伐備鐘鼓,聲罪也。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是丁寧,戰之用也。 又州名,秦北郡,魏置華州,西魏改寧州。 又姓。 又《集韻》乃定切,音佞。通甯。 《前漢·郊祀歌》穰穰復正直往甯。 《師古註》叶音平聲。言獲福旣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又叶乃挺切,佞上聲。 《張載·七命》王猷四塞,圅夏謐寧。丹冥投烽,靑徼釋警。 又叶女良切,音娘。 《蘇軾·富鄭公𥓓》堂堂韓公,與萊相望。再聘於燕,四方以寧。望平聲。 《韻會》本作寧,經史作寧,俗作寜。寧从丂。
『人』《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