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来眼去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éi lái yǎn qù
成语注音 ㄇㄟˊ ㄌㄞˊ 一ㄢˇ ㄑㄨˋ
成语简拼 mlyq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眉來眼去
成语英文 wink at each other
成语法文 se faire de l'oeil(échanger des oeillades)
成语俄文 стоить глазки друг другу
成语日文 色目(いろめ)を蕍う,互(たが)いに秋波(しゅうは)を送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日渐情熟,眉来眼去,情不能已。(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成语典故

①谓用眼睛传情示意。元关汉卿《鲁斋郎》: “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迷儿,教咱怎猜做。”②指眼前所见。宋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词: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 水光山色。 ” ●南朝梁刘孝威《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窗疏眉语度,纱轻眼笑来。昽昽隔浅纱,的的见妆华。” 眉语: 以眉的舒敛示意,表达感情。昽(long): 隐约可见的样子。的的:鲜明貌。诗写一位美丽的女子,隔着纱窗,向来者以眉目传情。 并列 ①眉指山峰如眉,眼指水波如眼。形容行舟水上,但见远山渐移近处,船边水波渐渐消逝。宋·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多用于景色。②用以指男女之间用眉眼传递相爱的感情。《二刻拍案惊奇》卷9:“那素梅也失魂丧魄的,掉那少年书生不下,每日上楼几番,但遇着便~。”△多用以表现异性感情交往的动作神色方面。③指暗中互相勾结。鲁彦周《廖仲恺》:“也有的和军阀、帝国主义~,暗中勾勾搭搭。”△贬义,指不正当的关系。→眉目传情 暗送秋波目挑心招 ?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也作“眼去眉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眼上额下的毛:~毛。~宇(两眉上面的地方)。~心。~目。~寿(长寿)。~睫。扬~吐气。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批。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睛。~底。~力。~色。~神。~帘。~目。~疾手快。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光远大。~界开阔。 孔洞,窟窿:炮~。针~儿。泉~。 关节,要点:节骨~儿。字~儿。 戏曲中的节拍:一板三~。 当前:~前利益。~下。 量词:一~井。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距离,差别:相~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眉』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𥄐悲切,𠀤音麋。 《說文》目上毛也。 《釋名》媚也。有嫵媚也。 《春秋·元命包》天有攝提,人有兩眉,爲人表𠋫,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 《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又《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 《郭璞註》言秀眉也。 《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註》豪眉也。  又渠眉,玉飾之溝瑑也。 《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又井邊地曰眉。 《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 《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又姓。宋眉壽,明眉旭。  又《韻會》通作麋。 《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 《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𥅕𥇮,非。

『眼』

《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𠀤顏上聲。 《說文》目也。 《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 《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 《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 《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 《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又馬有夜眼。 《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又果名。 《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  又香名。 《洪芻香譜》白眼,香黃熟之別名。  又彪眼泉,地名。見《北史·常景傳》。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魚懇切,垠上聲。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 《註》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鄭康成讀。  又叶五建切,言去聲。 《謝靈運·斤竹㵎詩》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又叶伊甸切,音宴。 《蘇轍·雪詩》終勝溪嶂長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 《說文》本作𥆢。

『去』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𠀤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𨻰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