睥睨窥觎


   睥睨:侧目观察;窥觎:偷视可乘之机。暗中察看,希图乘机得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ì nì kuī yú
成语注音 ㄅ一ˋ ㄋ一ˋ ㄎㄨㄟ ㄩˊ
成语简拼 bnk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睥睨窺覦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睥睨:侧目观察;窥觎:偷视可乘之机。暗中察看,希图乘机得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宣和书谱·秋月帖》:“总戎马之权,居形势之地,有睥睨窥觎之意。”


成语典故

睥睨:侧目偷察。窥觎:偷视可乘之机。暗中察看,希图乘机得手。《宣和书谱.行书一.桓温》:“总戎马之权,居形势之地,有睥睨窥觎之意,斯实斧钺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弃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斜着眼睛看:~视。睥~。 偏斜:“日方中方~”。

〔觊~〕见“(覦)觊”。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睥』

《字彙》同睤。

『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研計切。音詣。 《說文》袤視也。 《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 《史記·藺相如傳》持璧睨柱。 《屈原·離騷》忽臨睨夫舊鄉。  又禽鳥斜視亦曰睨。 《埤雅》禽經曰:雞以嗔睨。 《王楙補禽經》鴨以怒睨。  又日斜亦曰睨。 《莊子·天下篇》日方中方睨。 《衍義》日斜如人睨目。  又人名,睨夫。見《宋史·宗室表》。  又與倪堄通。睤睨,詳睤字註。  又《集韻》吾禮切,詣上聲。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