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
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
看见竹竿的影子,就可以知道竹竿的曲直长短。比喻从侧面烘托可显示事物情状。清.刘熙载《艺概.诗概》:“绝句取径贵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连动 看见竹竿的影子,就可知道竹竿的曲直长短。比喻从侧面烘托可显示事物的本貌。清·刘熙载《艺概·诗概》:“绝句取径贵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乃妙。”△用于联想方面。
看见:目~。先~为快。耳闻目~。熟视无~。有目共~。~物思人。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花~。倒~。幻~。~壁。~响。~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无踪。~~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含沙射~(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形象:摄~(照相)。留~。剪~。~印。~像。 描摹:~写。~抄。~宋本。 指“电影”:~评。~院。~片。~视(电影和电视)。~坛。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通~。~照。 学识,学问:~识,求~。无~。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彼此了解:相~。~音。~近。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古同“智”,智慧。
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 特指“钓鱼竿”:垂~。投~。~钓。 古代指竹简:~牍(书信)。
《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𠀤音賭。 《說文》見也。 《禮·禮運》以隂陽爲端,故情可睹也。 《周漢武帝詔》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
『影』《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𠀤英上聲。 《廣韻》形影。 《集韻》物之隂影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 《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 《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𠀤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矣。 《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从彡,今槩从影。 又漏影,刀名。 《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又躡影,馬名。 《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又木名。 《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又仄影,扇名。 《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一曰條融。一曰仄影。 又叶倚兩切,音養。 《道藏歌》解散七𤣥祖,更法無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𤣥響。 《集韻》或書作𢒬。
『知』《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𠀤智平聲。 《說文》詞也。从口从矢。 《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識也,覺也。 《增韻》喩也。 《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 《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又漢有見知法。 《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 《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又相交曰知。 《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 《註》相親知也。 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 《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又《爾雅·釋詁》匹也。 《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註》匹也。 又《廣韻》欲也。 《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又猶記憶也。 《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又猶主也。 《易·繫辭》乾知大始。 《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 《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 《黃帝素問》二刺則知。 《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又藥名。 《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又《集韻》《韻會》知義切。 《正韻》知意切。𠀤與智同。 《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 《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又姓。 《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竿』《廣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 《說文》竹梃也。 《詩·衞風》籊籊竹竿。 《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 又竿牘。 《莊子註》竹𥳑爲書。 又地名。 《水經注》衞縣有竿城。 又與干通。 《後漢·董卓傳》僭擬車服,時人號竿摩車。 《註》竿摩,猶干劘也。言其相逼近也。 又《集韻》古旱切。與幹同。箭笴也。 又《集韻》居案切,音旰。衣架。 《爾雅·釋器》竿謂之箷。 又叶經天切。 《白居易·悟眞寺詩》或時洩光采,夜與星斗連。中頂最高峯,拄天靑玉竿。 又叶公旦切。 《劉琨·答盧諶詩》亭亭孤幹,獨生無伴。綠葉繁縟,柔條修罕。朝採爾實,夕捋爾竿。竿翠豐尋,逸珠盈椀。 又《字彙補》居旱切,干上聲。 《謝靈運詩》不怨秋夕長,恆苦夏日短。濯流激浮湍,息䕃倚密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