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望咨嗟


   咨嗟:赞叹。左顾右看,不停地赞美。形容感触颇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ān wàng zī jiē
成语注音 ㄓㄢ ㄨㄤˋ ㄗ ㄐ一ㄝ
成语简拼 zwz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瞻朢咨嗟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咨嗟:赞叹。左顾右看,不停地赞美。形容感触颇深。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成语典故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往上或往前看:~仰。~望。~拜。~谒。~念。~前顾后。

看,往远处看:~见。眺~。张~。~尘莫及(喻远远落后)。~风捕影。 拜访:看~。拜~。探~。 希图,盼:期~。欲~。喜出~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声~。威~。 向,朝着:~东走。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埋怨,责备:怨~。 姓。

商议,询问:~问。~访。~询。 用于同级机关的一种公文:~文。 叹气的声音:~嗟(a.叹息;b.赞叹)。

文言叹词:~乎。~叹。~来之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瞻』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𠀤音詹。 《說文》臨視也。 《韻會》仰視曰瞻。 《詩·邶風》瞻彼日月。 《禮·曲禮》視瞻無回。  又官名。 《魏書·官氏志》有瞻人郞。  又國名。 《唐書·南蠻傳》瞻博,或曰瞻婆,北距兢伽河。  又山水名。 《山海經》有瞻諸山。  又瞻水,出婁涿山,東流注於洛。  又姓。 《正字通》元有瞻思,通經學。  又通作詹。 《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  又《集韻》章豔切,詹去聲。視也。  又叶側姜切,音章。 《詩·大雅》維此惠君,民入所瞻。秉心宣猶,考愼其相。相平聲。  又叶側銜切,斬平聲。 《詩·小雅》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望』

《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 《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 《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 《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 《趙岐註》慚愧之貌也。 《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 《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 《書·舜典》望于山川。 《傳》皆一時望祭之。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義同。 《詩·小雅》萬夫所望。 《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 《易·小畜》月幾望。 《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从壬,譌从王。 《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咨』

《唐韻》卽夷切《集韻》津夷切,𠀤音資。 《說文》謀事曰咨。 《爾雅·釋詁》咨,謀也。 《書·舜典》咨十有二牧。 《傳》咨亦謀也。 《詩·小雅》周爰咨諏。 《周語》單子儉敬讓咨,以應成德。  又《爾雅·釋詁》嗟咨,𨲠也。 《書·堯典》帝曰:咨汝羲暨和。 《傳》咨,嗟也。  又《君牙》小民惟曰怨咨。  又《揚子·方言》忸怩慙歰也,或謂之㗤咨。  又《爾雅·釋詁》咨,此也。 《疏》咨與兹同。  又《集韻》資四切,音恣。歎聲。 《易·萃卦》齎咨涕洟。 《註》齎咨,嗟歎之辭。 《陸德明·音義》咨音諮,又將利反。

『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咨邪切,音罝。 《玉篇》嗟歎也。 《廣韻》咨也。 《集韻》一曰痛惜也。 《爾雅·釋詁》嗟,𨲠也。 《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 《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詩·周南》嗟我懷人。  又《齊風》猗嗟昌兮。 《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 《禮·檀弓》嗟來食。 《廣韻》同𧨁。 《集韻》本作𧪰,亦書作𧪘。  又《集韻》遭哥切,音䦈。 《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 《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又《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 《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