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箭。箭已用完,兵已打光。形容战斗到兵力丧尽。
唐·孙揆《灵应传》:“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尽兵穷,委身折节,肝脑涂地,感动于强秦。”
箭已用完,兵已打光。形容战斗到兵力丧尽。唐.孙揆《灵应传》:“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尽兵穷,委身折节,肝脑涂地,感动于强秦。” 并列 箭用完兵死光,形容战斗力丧尽。唐·孙揆《灵应传》:“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委身折节,肝脑涂地,感动于强秦。”△多用于描述作战时战斗力的状况。→粮尽弹绝
箭:流~。弓~。有的(dì)放~。~镞。 誓:~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正直:~言(正直的言论)。 陈列:“公~鱼于棠”。 施布:“~其文德”。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 同“屎”,粪便。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极,最:~底下。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都,全。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𠀤尸上聲。 《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 《宋衷云》黃帝臣也。 《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 《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爲弓矢。 《爾雅·釋詁》矢,弛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 《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揚子·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 《易·繫辭》剡木爲矢。 《書·顧命》垂之竹矢。 《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 《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又嚆矢,響箭也。 《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 《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又《爾雅·釋詁》𨻰也。 《虞書序》臯陶矢闕謨。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詩·大雅》無矢我陵。 《傳》矢,𨻰也。 《箋》猶當也。 《正義》矢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矢猶當也。 又《爾雅·釋言》誓也。 《書·盤庚》出矢言。 《詩·衞風》永矢勿諼。 又《博雅》正也。直也。 《易·解卦》得黃矢貞吉。 《詩·小雅》其直如矢。 又施也。 《詩·大雅》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矢。 《禮·投壷》主人奉矢。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又《廣韻》屎本作矢。 《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 《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又複姓。 《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或作𥬘。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 《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𠀤秦上聲。 《說文》器中空也。 《小爾雅》止也。 《玉篇》終也。 《廣韻》竭也。 《集韻》悉也。 《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 《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 《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 《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 《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 《註》適可而止也。 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 《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𠀤津上聲。 《類篇》極也。 《正韻》盡之也。 《書·康誥》往盡乃心。 《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 《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 《禮·樂記》殷周之𣠋盡矣。 又《韻會》皆也。 《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又《類篇》任也。 《增韻》縱令也。 《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 《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又盡盡,極視盡物之貌。 《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又《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𠀤秦去聲。亦竭也。 《周語》齊國佐其語盡。 《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 《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 《註》盡,猶空也。 《字彙》同盡。
『兵』《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𠀤丙平聲。 《說文》械也。 《增韻》戎器也。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 《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 《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 《廣韻》戎也。 又擊敵曰兵之。 《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 《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又《禮·曲禮》死𡨥曰兵。 《註》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 又必良切,音浜。 《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𨻰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𨻰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𡨥,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又《韻補》叶犇謨切,音逋。 《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