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世变俗


   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ǎo shì biàn sú
成语注音 ㄐ一ㄠˇ ㄕˋ ㄅ一ㄢˋ ㄙㄨˊ
成语简拼 jsb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矯丗變俗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史 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成语典故

矫世:纠正世风。纠正改变颓废的世俗风气。《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明.王鏊《读宋史》:“王安石素有矫世变俗之志,君臣相得,自谓千载一时,凡祖宗之制,一切扫去。” 并列 纠正改变庸俗的社会风气。《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论离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之志。”△褒义。常用于写人的治世才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正。~形。~治。~世(矫正世俗)。~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枉过正。 假托:~命。~诏。~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强壮,勇武:~健。~捷。~~(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姓。

〔~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情”读轻声)。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 姓。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世』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𠀤音勢。代也。 《詩·大雅》本支百世。  又《論語》必世而後仁。 《註》三十年爲一世。 《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維摩經》大千世界。 《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又姓。 《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又與生同。 《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 《註》世與生同。  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 《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 《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