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明 梅鼎祚《玉合记 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见“矫若惊龙”。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看他~,超逾集乌。……是好舞也。”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正。~形。~治。~世(矫正世俗)。~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枉过正。 假托:~命。~诏。~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强壮,勇武:~健。~捷。~~(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姓。
〔~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情”读轻声)。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约计:~干(gān )。~许。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顺从:“曾孙是~。”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般若〕见“般3”。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 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xìng)。~记。~说(shuō)。~山玩水。 〈书〉交往,来往:交~。 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河流的一段:上~。中~。下~。 姓。
《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𠀤音弱。 《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 《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 《書·堯典》欽若昊天。 《傳》敬順也。 《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 《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 《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 《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 《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 《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 《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 《註》若,海神。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又若木。 《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 《楚辭·天問》若華何光。 《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 《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 《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 《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 《柳宗元文》蘭若眞公。 《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蜀地名。 《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 《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𤰞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游』《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猷。水名。 《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又浮行也。 《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 《詩·秦風》遡游從之。 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 《註》游,離宮也。 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又玩物適情之意。 《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又閒曠也。 《禮·王制》無游民。 又自適貌。 《詩·小雅》愼爾優游。 又枝葉扶疏貌。 《詩·鄭風》隰有游龍。 《傳》龍紅草也。 《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又《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又《集韻》《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 《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又九游,星也。 《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移。 《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又叶衣虛切,音於。 《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