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口:恶语。满口恶语骂人。
《红日》第12章:“他竭力挣脱,挣脱不开,连连求饶,陶二嫂还是拳打脚踢,破口怒骂。”
《红日》第12章:“他竭力挣脱,挣脱不开,连连求饶,陶二嫂还是拳打脚踢,破口怒骂。”
碎,不完整: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 分裂:~裂。~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土。 使损坏:~坏。~损。 超出:~例。~格。 花费,耗费:~费。~财。~产。 打败,打垮:~阵。~门。攻~。 揭穿:~案。~译。~获。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子。
生气,气愤:~色。~视。~叱。~骂。恼~。息~。 气势盛:~涛。~火。心花~放。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之”。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普過切,頗去聲。壞也,剖也,裂也,劈也,坼也。 《正字通》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說文專訓石碎,泥。 又《韻會》曲破,樂名。樂書云:唐明皇天寶,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伊州,甘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爲入破。 又《字彙補》披義切,音媲壞也。 又叶博屑切,音鷩。 《呂覽》膏以明自煎,鐸以聲自穴。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口』《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𠀤𡨥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叶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怒』《唐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𠀤奴去聲。 《說文》恚也。 《增韻》憤也。 《揚子·方言》楚謂怒曰憑。憑,忍盛貌。小怒曰𪗮。言禁𪗮也。𨻰曰苛,言相苛責也。 又𩰚怒,辨訟也。 《周禮·地官》凡有𩰚怒者,成之。 又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 《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又奮也。 《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又《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又威怒也。 《禮·曲禮》急繕其怒。 《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又虎怒則威。 《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又怒,東方氣也。 《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 《註》怒色靑也。 又《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𠀤音弩。義同。 又叶乃都切,音奴。 《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 《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