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青绿色的瓦;檐:屋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雕梁画栋,碧瓦朱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雕梁画栋,碧瓦朱檐。”
青绿色的玉石:~玉。 青绿色:~绿。金~辉煌。~空。
用陶土烧成的:~罐。~器。~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当(dāng )(即瓦筒之头)。~匠。
盖瓦:这间房就等~瓦(wǎ)了。
红色:~红。~批。~笔。~文(印章上的阳文)。~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矿物名:~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墨。 姓。
〔~提(shí)〕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
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房~儿。廊~。飞~。前~。~沟。~头。~牙。 覆盖物的边沿或伸出的部分:帽~儿。
《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𠀤音筆。 《說文》石之靑美者。 《山海經》高山多靑碧。 《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 《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 《註》崐崘山有碧樹。 《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 《註》碧有縹碧,有綠碧。 又《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 又《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 又《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 又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瓦』《唐韻》《集韻》《正韻》𠀤五寡切,音邷。 《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 《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 《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 《註》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 《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 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 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 又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 又《詩·小雅》載弄之瓦。 《傳》瓦,紡塼也。 又《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 《註》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 《註》瓦,楯脊。 又瓦合。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註》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 《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又人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爲令尹。 《註》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 《註》瓦屋,周地。 又《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 《註》瓦衞地。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又《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𠀤音迓。 《廣韻》泥瓦屋。 《集韻》施瓦於屋也。 又《集韻》《韻會》𠀤五委切,音頠。屋甃也。 《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䋲竄句。 《註》瓦,五委反。當作丸。 又《韻補》叶阮古切,音五。 《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朱』《唐韻》章俱切《集韻》《韻會》鐘輸切《正韻》專於切,𠀤音珠。 《說文》赤心木,松柏之屬。从木,一在其中。一者記其心。徐曰:木之爲物,含陽於內,南方之火所自藏也。 又《山海·西荒經》蓋山之國有樹,赤皮,名朱木。 又朱赤,深纁也。 《詩·豳風》我朱孔陽。 《註》謂朱色光明也,寄位於南方。 又朱儒,短小之稱。 《左傳·襄四年》臧武仲敗於邾。國人誦之曰: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或作侏儒。 又姓。 《統譜》顓頊之後封邾,後爲楚滅,子孫去邑爲朱。 又望出吳郡。 又《集韻》慵朱切,音殊。朱提,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犍爲郡。
『檐』《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𠀤音鹽。 《說文》㮰也。 《徐曰》俗作簷,非是。 《禮·明堂位》復廟重檐。 《註》重檐,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避風雨。見梠字註。 又見樀字註。 又別作櫩。 《何晏·景福殿賦》飛櫩翼以軒翥。 《韻會》又作厃。 《揚子·方言》秦謂之桷,齊謂之厃。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音擔。通作檐。 《管子·七法篇》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猶檐竿而欲定其未。 又星名。 《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 《郭註》荆楚人呼牽牛星爲檐鼓。檐者荷也。厃字原作𠓜下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