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如捣蒜


   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形容求饶的狼狈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ē tóu rú dǎo suàn
成语注音 ㄎㄜ ㄊㄡˊ ㄖㄨˊ ㄉㄠˇ ㄙㄨㄢˋ
成语简拼 ktrd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磕頭如搗蒜
成语英文 kowtow incessantly like the pounding of garlic in a mortar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5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形容求饶的狼狈相。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43回:“两个媳妇磕头如捣蒜,只是说不知道。”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


成语典故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可汗磕头如捣蒜的说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碰在硬东西上:头~破了。~~碰碰(喻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小冲突)。~头碰脑。~头(亦作“叩头”)。 把东西向较硬处碰使附着物掉下来:~打。~烟袋锅儿。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味辣,有刺激性气味,可食用或供调味,亦可入药(通称“大蒜”):~头。~苗。~黄。~毫。~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磕』

《廣韻》苦蓋切《集韻》《韻會》《正韻》丘蓋切,𠀤音嘅。 《正字通》兩石相擊聲。別作礚。  又《集韻》克盍切,音榼。石聲。  又叶去例切,音器。 《揚雄·甘泉賦》登長平兮雷鼓磕,天聲起兮勇士厲。叶下沛世。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蒜』

《唐韻》蘇貫切,音算。 《韻會》葷菜也。 《古今注》蒜,卵蒜也。俗謂之小蒜。 《爾雅翼》大蒜爲葫,小蒜爲蒜。 《高士傳》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周黨見其含菽飮水,遺以生蒜。  又古以銀蒜押簾。 《庾信詩》幔繩金麥穗,簾鉤銀蒜條。 《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註》蒜山在潤州西二里。 《干祿字書》蒜俗亦作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