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先壹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ǐ xiān yī fàn
成语注音 ㄌ一ˇ ㄒ一ㄢ 一 ㄈㄢˋ
成语简拼 lxy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禮先壹飯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文》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亦作“礼先一饭”。


成语典故

谓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比喻极短的时间。《国语.越语上》:“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 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韦昭注:“言己年长于越王,觉差一饭之间,欲以少长求免也。”亦作“礼先一饭”。清 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一说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清 汪中《国语校文》:“礼先壹饭,言昔尝有恩于越,谓会稽之事。言壹饭者,措词之道则然也。注非。” 述补 谓按礼自己年纪稍长一顿饭的工夫。语出《国语·越语上》:“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韦昭注:“言己年长于越王,觉差一饭之间,欲以少长求免也。”一说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清·汪中《国语校文》:“~,言昔尝有恩于越,谓会稽之事。”△多用作自谦之词。也作“礼先一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姓。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 姓。

“一”的大写。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喂牲畜:~牛。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礼』

《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 《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蠡。 《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 《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又姓。 《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先』

《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𠀤霰平聲。 《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 《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 《玉篇》前也,早也。 《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 《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  又祖父已歾曰先。 《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又姓。 《韻會》晉有先軫。  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見切,音霰。 《增韻》先之也。 《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 《註》先猶導也。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游,莫爲我先。  又先事而爲曰先。 《易·乾卦》先天而天弗違。 《禮·月令》先立春三日。  又當後而前曰先。 《左傳·文二年》不先父食。 《孟子》疾行先長者。 《老子·道德經》先天地生。  又《廣韻》娣姒曰先後。 《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于先後宛若。 《註》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師古曰: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之爲妯娌。  又《韻會》《正韻》𠀤蘇典切,音跣。 《越語》句踐親爲夫差先馬。 《韻會》前漢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後漢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也。或作洗。

『壹』

《廣韻》於悉切《集韻》《韻會》《正韻》益悉切,𠀤音一。專一也。 《孟子》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 《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又合也。 《前漢·董仲舒傳》有所統壹,爲羣儒首。  又《元后傳》莽旣外壹羣臣,令稱己功德。  又誠也,醇也。 《禮·緇衣》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 《史記·曹參世家》載其淸淨,民以寧壹。  又《增韻》閉塞也。 《管子·形勢篇》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偸壹。  又與一同。 《周禮·天官》公之士壹命。  又姓。漢壹元。見《印藪》。  又三字姓。後魏壹斗眷氏。  又《類編》於眞切,音慇。與絪氤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