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园精舍


   亦作“ 祇洹精舍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 yuán jīng shè
成语简拼 qyj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亦作“ 祇洹精舍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 细密的,与“粗”相对:~密。~细。~确。~制。~读。~选。~心。~研。~雕细镂。 聪明,思想周密:~悍。~敏。~明。 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华。~英。~神(a.指人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b.内容实质,主要的意义;c.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 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力。聚~会神。无~打采。 专一,深入:~诚。~忠。~炼。~湛。~严。 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子。 很、极:~湿。~瘦。~光。 完美,最好:~美。~妙。~益求~。 明朗,清明:“天~而见景星”。 神话传说中的妖怪:~灵(a.鬼怪;b.机灵)。妖~。 古同“菁”,花。

居住的房子:宿~。旅~。校~。 居住,休息:~于山麓。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侄。~亲。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祇』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岐。同示,地神。 《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 《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 《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 《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適也,但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𠀤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 《玉篇》秖,竹尸切。 《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 《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 《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园』

《唐韻》五丸切《集韻》《正韻》五官切,𠀤音岏。與刓同。 《正韻》圭角泯鑠也。 《莊子·齊物論》五者园而幾向方矣。 《集韻》同團。或作抏。 《唐韻》羽元切《集韻》于元切,𠀤音袁。 《說文》所以樹果也。 《初學記》有藩曰園。 《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園。 《註》園者,圃之樊,其內可樹木也。  又《周禮·地官·載師》以場圃任園地。 《註》圃,種果蓏之屬。季秋,於其中爲場。樊圃謂之園,任者取正於是也。 《又》園廛二十而一。 《註》廛無穀,園少利,故僅二十而稅一也。  又歷代帝王陵寢曰園。漢制,園陵有令,文帝陵爲文園。 《司馬相如傳》爲文園令。  又《唐書·李晟傳》臣已肅淸宮禁,袛謁寢園。  又桃園,地名。 《前漢·地理志》全鳩里,其西名桃園,卽古之桃林也。 《潘岳·西征賦》問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桃園。  又袛園。 《梵書》須達多長者,建精舍,請佛住,凡千二百區,謂之祇樹園。  又東園公,商山四皓之一。○按史失其姓名,《字彙》以園公爲姓,非。  又叶于羣切,音熅。 《蘇軾·祭韓琦文》意廣才疏,將歸丘園。公治此邦,歿食其民。

『精』

《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𠀤音晶。 《說文》擇也。 《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 《書·大禹謨》惟精惟一。 《易·繫辭》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又密也。 《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 《註》精,猶精密也。侵,責之不服,推兵入竟,伐,擊之益深,用意稍精密。  又靈也,眞氣也。 《易·繫辭》精氣爲物。 《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 《左傳·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又《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  又《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精曰熒惑,土精曰鎭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 《老子·道德經》其中有精,其精甚眞。 《莊子·德充符》勞乎子之精。  又《廣韻》正也,善也,好也。 《禮·經解》潔靜精微易敎也。  又明也。 《前漢·京房傳》隂霧不精。 《註》精,謂日光淸明也。  又鑿也。 《論語》食不厭精。 《屈原·離騷》精瓊爢以爲粻。 《註》精,鑿也。  又《韻會小補》巧也。  又《增韻》凡物之純至者皆曰精。  又古者以玉爲精。 《楚語》一純二精。  又地精,黃精,草名。 《博雅》地精,人葠也。黃精,一名仙人餘糧。  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名精衞。  又𥳑米曰精。 《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 《註》𥳑米曰精。  又精絕,國名。 《水經注》南河又東經精絕國。 《前漢·西域傳》精絕國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餘里。  又精廬,精舍。 《前漢·儒林傳論》精廬暫建。 《註》精廬,講讀之舍。 《後漢·李充傳》充立精舍講授。  又《廣東新語》猺之渠帥,號曰精夫。  又《韻會》同睛。  又鳥名。與鶄通。 《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 《註》交精,似鳧而脚高,有毛冠,辟火災。  又與菁同。 《爾雅·釋草·茢薽註》一名天蔓精。  又叶咨良切,音將。 《左思·吳都賦》婺女寄其曜,翼軫寓其精。 《註》精,咨良切,叶上疆。  又《廣韻》子姓切《集韻》子正切,𠀤音婧。强也。

『舍』

《廣韻》始夜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夜切,𠀤音赦。 《說文》市居曰舍。 《釋名》舍,於中舍息也。 《禮·曲禮》將適舍,求毋固。 《註》謂行而就人館。 《疏》適,猶往也。舍,主人家也。 《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此宮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 《註》次謂吏直宿,若今部署諸廬者。舍,其所居寺。 《前漢·高祖紀》高祖適從旁舍來。  又《王莽傳》里區謁舍。 《註》不宿客之舍爲里區,宿客者曰謁舍。  又息也。 《詩·小雅》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箋》女可安行乎,則何不暇舍息乎。 《前漢·高祖紀》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 《註》師古曰:舍,息也,於殿中休息也。  又日行有次舍。 《淮南子·天文訓》日入於虞淵之汜,曙於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 《郭璞·遊仙詩》迴日向三舍。 《註》二十八宿,一宿爲一舍。  又師行一宿爲舍。 《增韻》又三十五里爲一舍。 《左傳·僖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註》一舍三十里。  又《釋典》一俱廬舍。 《註》四里爲一俱廬舍。一里三百六十步,一俱廬舍計一千四百四十步。  又止也。 《禮·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 《註》舍,猶止也。 《管子·四稱篇》良臣不使,讒賊是舍。 《註》舍,止也,謂止讒賊於其旁,與之近也。  又廢也,罷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時舍也。 《左傳·昭五年》舍中軍,𤰞公室也。 《註》罷中軍。  又厝也。 《戰國策》王不如舍需於側,以稽二人者之所爲。 《註》舍,猶厝也。  又施也。 《左傳·宣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  又《昭十三年》施舍不倦。 《註》施舍,猶言布恩德。  又官名。 《周禮·天官·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  又《地官》舍人。 《註》舍,猶宮也。主平宮中用穀者也。師古曰:舍人,親近左右之通稱,後遂爲私屬官號。  又處也。 《詩·鄭風》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箋》舍,猶處也。 《釋文》舍,音赭。王云:受也。  又除也。 《詩·小雅》舍彼有罪。 《傳》舍,除也。  又釋也。 《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又《大雅》舍矢旣均。 《箋》舍之言釋也。  又中也。 《禮·射義》射之爲言者,繹也,或曰舍也。 《疏》舍,中也。  又舍匿。 《前漢·淮南王傳》舍匿者,論皆有法。 《註》謂容止藏隱也。  又與赦通。 《前漢·朱博傳》姦以事君,常𠛬不舍。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始野切,音捨。止息也,廢也,置也。 《論語》不舍晝夜。 《書·湯誓》舍我穡事,而割正夏。 《釋文》舍,音捨,廢也。 《左傳·昭四年》使杜洩舍路。 《註》舍,置也。 《釋文》舍,音捨。  又《五音集韻》悉姐切,音寫。 《揚子·方言》發挩舍車。  又《集韻》始隻切《正韻》施隻切。𠀤與釋同。 《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 《註》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 《釋文》舍音釋。 《管子·五輔篇》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 《註》解,放也。舍,免也。 《釋文》舍,同釋。  又《韻補》叶舂遇切,音戍。 《屈原·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爲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又叶始賀切。 《白居易·效淵明體詩》所以隂雨中,經旬不出舍。始悟獨住人,心安時亦過。 《唐韻》書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野切,𠀤赦上聲。 《說文》釋也。 《正韻》弃也。 《宋書·殷淳傳》愛好文義,未嘗違捨。  又姓。明洪武中,稅課大使捨敬。 經典省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