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晴祷雨


   祈:向神求祷;祷:向神祈求。祈求日出或下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 qíng dǎo yǔ
成语注音 ㄑ一ˊ ㄑ一ㄥˊ ㄉㄠˇ ㄩˇ
成语简拼 qqd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祈晴禱雨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祈:向神求祷;祷:向神祈求。祈求日出或下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拳中。”


成语典故

向上天祈求日出或下雨。明.无名氏《贺元宵》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向神求福:~祷。~福。~年。 请求:~请。~求。~望。敬~照准。 姓。

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天。~朗。~和。~丽。~爽。~碧。~雨表。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文。~告。~念。祈~。 祝愿,敬辞(书信用语):为~。盼~。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下雨,落下:~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希切,音旂。 《說文》求福也。 《書·召誥》祈天永命。 《詩·小雅》以祈甘雨。  又《爾雅·釋言》叫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 《註》祈,𡂢也,謂有災變,號呼告於神,以求福。𡂢,音叫。  又報也,告也。 《詩·大雅》以祈黃耉。 《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斗而嘗之,以告黃耉將養之也。 亦作蘄。 《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  又通圻。 《書·酒誥》圻父薄違。 《詩·小雅》作祈父。 《毛萇曰》祈折畿𠀤同。  又同祁。 《書·君牙》冬祁寒。 《禮·緇衣》作祈寒。  又《集韻》古委切,音詭。同䃽,祭山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其祈沈以馬。

『晴』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慈盈切,𠀤音情。夝或作晴暒。 《玉篇》雨止也,晴明也,無雲也。 《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  又《韻補》叶慈良切。 《張籍·祭韓愈詩》公因同歸還,居處各一方。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  又《說文》夝,雨而夜除星見也。 《註》今俗作晴,非。

『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叶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