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用币,史用辞。指古代帝王祈求免灾的祭祀典礼。《左传·昭公十七年》:“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於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左传·成公五年》:“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縵,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
祝用币,史用辞。指古代帝王祈求免灾的祭祀典礼。《左传·昭公十七年》:“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於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左传·成公五年》:“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縵,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馨香祷~。 古代指男巫。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融。庙~。 断:~发(fà)(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 姓。 古同“注”,敷涂。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 古代官职:刺~。御~。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 《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又屬也。 《詩·鄘風》素絲祝之。 《箋》祝,當作屬。屬,著也。 《毛傳》訓織也。 又祝融,神名。 《虞翻曰》祝,大。融,明也。 《韋昭曰》祝,始也。 又斷也。 《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又丁寧也,請求之辭。 又國名。 《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又姓。 《左傳》鄭大夫祝𥅆,後漢司徒祝恬。 又《集韻》《類篇》𠀤職救切,音晝。 《詩·大雅》侯作侯祝。 《傳》祝,詛也。 《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 《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 《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又陟慮切,音註。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 《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 《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币』《龍龕》同印。 《唐韻》《集韻》《韻會》𠀤毗祭切,音弊。 《說文》幣帛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六曰幣帛之式。 《註》幣帛,所以贈勞賔客者。 又《集韻》財也。 《橫渠理窟》幣者,金玉齒革泉布之雜名。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四曰幣貢。 《註》幣貢,玉馬皮帛也。 又《內府》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賄入焉。 《管子·國蓄篇》以珠玉爲上幣,黃金爲中幣,刀布爲下幣。 《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爲皮幣,直四十萬。 《前漢·武帝紀》有司以幣輕多姦,農傷而末衆,又禁兼幷之塗,故改幣以約之。 《註》幣,錢也。更去半兩錢,行五銖錢,皮幣,以撿約姦邪。 又《集韻》必袂切,音蔽。義同。
『史』《唐韻》疎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𠀤音使。 《說文》記事者也。 《玉篇》掌書之官也。 《世本》黃帝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 《書·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𡨥蘇公,式敬爾繇獄,以長我王國。 《詩·小雅》旣立之監,或佐之史。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又《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又《周禮·天官·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按《周禮》凡官屬皆有府史。 又《周禮·天官》女史掌王后之禮職。 《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書外令。 又御史,長史,刺史,𠀤漢官名。 又太史,九河之一。 《爾雅·釋水》太史。 《疏》李巡云: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又姓。 《廣韻》周卿,史佚之後,出建康。 又《廣韻》漢複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駒,漢書藝文志有靑史氏著書,又有新豐令王史音,吳有東萊太守太史慈,晉有東萊侯史光。 又叶疎土切。 《易林》重黎祖後,司馬大史。陵氏之災,罹宮悲苦。 《說文》本作㕜。从又持中。中,正也。
『辞』《正韻》詳兹切,音詞。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 《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𠀤音詞。辭說也。 《易·乾卦》修辭立其誠。 《書·畢命》辭尚體要。 又《說文》訟辭也。 《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 《書·呂𠛬》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 《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又與辤同。 《正韻》卻不受也。 《書·大禹謨》稽首固辭。 《中庸》爵祿可辭也。 又謝也。 《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又別去也。 《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