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在旦夕


   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ò zài dàn xī
成语注音 ㄏㄨㄛˋ ㄗㄞˋ ㄉㄢˋ ㄒ一
成语简拼 hzdx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禍在旦夕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你老是跑不掉,拖下去家破人亡,祸在旦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舍人、观察亦保终吉,但资政气貌甚恶,祸只在旦夕。”


成语典故

灾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来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吾国有难,祸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清.颐琐《黄绣球》四回:“既是一个妇道家,叫人会兴起偌大的谣言,事也不在小处,倘是认真办起来,你老是跑不掉,拖下去家破人亡,祸在旦夕。”亦作“祸在朝夕”。《旧五代史.晋书.杨光远传》:“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七:“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 主谓 灾祸在极短的时间内到来。唐·段成式《诺皋记·长须国》:“吾国有难,~,非驸马不能救。”△贬义。多用于形容祸事的到来。→祸迫眉睫。也作“祸在朝夕”。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存,居:存~。健~。青春长~。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早晨:~暮。通宵达~。枕戈待~。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日(a.明天:b.白天)。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老~。花~。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日落的时候:~阳。~照。朝(zhāo ㄓㄠ)~相处(chǔ ㄔㄨˇ)。 泛指晚上:前~。除~。一~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旦』

《唐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𠀤丹去聲。 《說文》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 《玉篇》朝也,曉也。 《爾雅·釋詁》旦,早也。 《書·大禹謨》正月朔旦。 《詩·陳風》穀旦于差。  又《大雅》昊天曰旦。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曲阿,是謂旦明。  又《詩·衞風》信誓旦旦。 《箋》言其懇惻款誠。 《疏》旦旦猶怛怛。 《釋文》旦旦,《說文》作𢘇𢘇。  又《詩·衞風·朱傳》旦旦,明也。  又《前漢·惠帝紀》當爲城旦舂者。 《註》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歲𠛬也。  又震旦,西域稱中國之名。 《樓炭經》蔥河以東名震旦。  又盍旦。 《禮·坊記》相彼盍旦。 《註》盍旦,夜鳴求旦之鳥。  又與神同。 《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 《註》旦當爲神,篆字之誤也。  又《韻補》叶都眷切。 《庾敳·意賦》宗統竟初不別兮,大德亡其情願。天地短於朝生兮,億代促於始旦。

『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 《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 《詩·小雅》以永今夕。  又朝見曰朝,夕見曰夕。 《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 《註》夕見于朝以諫也。  又七夕。 《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 《荆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𨻰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又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又地名。 《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又山名。 《山海經》渾夕之山。  又曹夕之山。  又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又斜也。 《呂覽》正坐于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  又與昔通。 《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又叶在爵切,音皭。猶宿也。 《詩·齊風》齊子發夕。 《陸德明疏》發朝也。叶上鞹薄。 《說文》从月半見。 《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