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康宁


   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ú shòu kāng níng
成语注音 ㄈㄨˊ ㄕㄡˋ ㄎㄤ ㄋ一ㄥˊ
成语简拼 fskn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福壽康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成语示例


是的,皇上会永远福寿康宁了。郭沫若《高渐离》第二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陈亮《喻夏卿墓志》:“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能者,天于夏卿亦何所负哉!”


成语典故

幸福长寿健康安宁。宋.陈亮《喻夏卿墓志铭》:“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观者。”明.无心子《金雀记.探春》:“守闺仪身闲心静,独奉椿庭。晨昏供敬,惟愿取福寿康宁。” 并列 幸福长寿,健康安宁。多作祝颂之词。语本《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红楼梦》29回:“老祖宗一向~,众位奶奶、姑娘纳福!”△褒义。多祝颂人各方面都安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气。享~。造~。祝~。~利。~音。~相。作威作~(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 祭神的酒肉:~食。~酒。~物。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也”。~荫。~佑。 姓。

安宁:~乐(lè )。~平。~宁。 空,空虚:萝卜~了。 宽阔:~庄。~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无病:~健。~复。~泰。健~。 丰盛:小~。~年。 姓。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沪~铁路 姓。

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同“貯”。贮藏;积聚。 古代宫室门屏之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福』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六切,膚入聲。祐也,休也,善也,祥也。 《禮·祭統》福者,備也。 《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 《書·洪範》嚮用五福。  又《釋名》福,富也。其中多品如富者也。  又祭祀胙肉曰福。 《周禮·天官·膳夫》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穀梁傳·僖十年》祠致福於君。  又福猶同也。 《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隂藏。 《薛註》言今長安宮,上與五帝所居之太微宮,陽時則見,隂時則藏,同法也。  又州名。秦閩中郡,𨻰立閩州,唐改福州。  又姓。元忠臣福壽。  又《集韻》《韻會》𠀤敷救切,音副。藏也。 《史記·龜筴傳》邦福重龜。 《註》徐廣讀。  又叶筆力切,音偪。 《詩·大雅》自求多福。 《儀禮·士冠禮》介爾景福。俱叶上德字。 《正字通》福本有偪音。說文从示畐聲。賈誼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權,以福天子。乃偪譌爲福,非福與偪通也。諸韻書誤以爲福、偪同音共義,合爲一,蓋未詳毛詩、儀禮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詩,福皆讀偪,與偪義不相通也。韻會職韻逼字註云,通作福。字彙福與逼同,尤非。

『康』

《唐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𠀤音穅。 《爾雅·釋詁》樂也。 《詩·唐風》無巳大康。  又《周頌》迄用康年。  又《爾雅·釋詁》康,安也。 《書·益稷》庶事康哉。  又《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又《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 《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列並用之,言充盛也。 《列子·仲尼篇》堯遊於康衢。 《史記·騶衍傳》爲列第康莊之衢。  又《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 《註》康,美之名也。  又《禮·祭統》康周公。 《註》康,猶褒大也。  又《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又國名。 《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  又《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又姓。 《廣韻》衞康叔之後。  又《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 《註》瓠,壺也。 《賈誼·弔屈原賦》寶康瓠。  又與穅通。 《說文》穅或省作康。  又與漮通。 《爾雅·釋詁》漮,虛也。 《詩·小雅》酌彼康爵。 《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又《集韻》苦浪切,音抗。 《禮·明堂位》崇坫康圭。 《註》康讀爲亢。 《疏》亢,舉也。

『宁』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𠀤音佇。 《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 《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 《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又《集韻》通作著。 《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𨻰如切,𠀤音除。義同。  又《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佞。 《說文》所願也。 《徐曰》甯,猶寧也。今俗言寧可如此爲甯可如此。  又姓。  又邑名。 《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宋公,𨻰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母。 《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 《左傳·文五年》晉陽處父聘于衞,反過甯,甯嬴從之。 《註》甯,晉邑,汲郡修武縣也。 《水經注》武王伐紂,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  又《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𠀤與寧同。 《前漢·郊祀歌》周流常羊思所幷,穰穰復正直往甯。 《註》言獲福旣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  又《王莽傳》永以康甯。 《玉篇》古文寧字。註詳十一畫。 《說文》安也。从宀从心,在皿上。皿,人之飮食器,所以安人也。 《集韻》同寧。願也。 《前漢·王莽傳》永以康寗。  又乃定切,音佞。邑名。  又姓。  又《類篇》从心作甯。司馬氏曰:甯𠀤从冉,非是。今詳用部甯字註。 《唐韻》奴丁切《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𠀤佞平聲。 《說文》願詞也。从丂,寍聲。  又安也。 《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詩·大雅》文王有聲,遹求厥寧。 《書·康誥》裕乃以民寧。 《註》行寬政,乃以安民也。  又《書·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註》無疾病也。  又女嫁歸省父母曰寧。 《詩·周南》歸寧父母。  又予寧居喪也。 《前漢·哀帝紀》博士弟子父母喪,子寧三年。  又無寧,寧也,願辭也。 《左傳·隱十一年》無寧兹許公復奉其社稷。  又《襄二十六年》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 《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又丁寧,屬付諄復也。 《前漢·郞顗傳》丁寧再三。俗作叮嚀。  又丁寧,鉦也。 《左傳·宣四年》著於丁寧。 《正義》言著於丁寧,則丁寧是器。 《晉語》伐備鐘鼓,聲罪也。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是丁寧,戰之用也。  又州名,秦北郡,魏置華州,西魏改寧州。  又姓。  又《集韻》乃定切,音佞。通甯。 《前漢·郊祀歌》穰穰復正直往甯。 《師古註》叶音平聲。言獲福旣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又叶乃挺切,佞上聲。 《張載·七命》王猷四塞,圅夏謐寧。丹冥投烽,靑徼釋警。  又叶女良切,音娘。 《蘇軾·富鄭公𥓓》堂堂韓公,與萊相望。再聘於燕,四方以寧。望平聲。 《韻會》本作寧,經史作寧,俗作寜。寧从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