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达到;巨:大。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小到大。
致:达到;巨:大。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小到大。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臣闻众小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至显。”
兼语 将事物点滴积累起来,就会聚细小而成巨大。《汉书·董仲舒传》:“臣闻:众少成多,~。”△多用于写人对事物的积累。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 时间短:~坐。~住。 年幼小,排行最末:~孩。 谦辞:~弟。~可。~人(①谦称自己,指地位低;②指人格卑鄙的人;③指子女;④小孩儿)。 妾:~房。
送给,给予:~仕(退休)。~辞。~电。~力。~哀。~命。 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 样子,情趣:大~。别~。景~。兴(xìng )~。 细密,精细:~密。精~。
大,很大:~大。~人(a.身材异常高的人;b.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有神力的人;c.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匠(泛称在科学或文艺上有极大成就的人)。~子(a.中国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的尊称;b.在某方面卓有成就,有声望的人)。艰~。 姓。
《五音篇海》音枳。 《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𠀤音跡。 《說文》聚也。 《增韻》累也。堆𤴁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又《升卦》積小以高大。 《詩·周頌》積之栗栗。 《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 《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 《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亦聚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𠀤音恣。聚也,儲蓄也。 《詩·大雅》乃積乃倉。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 《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 《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又叶恣此切,音子。 《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小』《唐韻》《集韻》《韻會》私兆切《正韻》先了切,𠀤蕭上聲。 《說文》物之微也。从八从亅。見而分之。 《徐曰》亅,始見也。八,分也。始可分別也。 《玉篇》細也。 《易·繫辭》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 《左傳·襄三十一年》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又《周禮·天官》有小卿,副貳,大卿,卽小宰等也。 又狹隘也。 《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又輕之也。 《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 又《詩·邶風》慍于羣小。 《註》小,衆妾也。 又《韻輯》白小,魚名。 又叶蘇計切,音細。 《白居易·懺悔偈》無始劫來,所造諸罪。若輕若重,無大無小。了不可得,是名懺悔。
『致』《廣韻》《集韻》𠀤陟利切,音躓。 《說文》送詣也。 《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 《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 《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 《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 又招致也。 《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 《易·繫辭》備物致用。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 《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 《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 又納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 《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 《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又傳致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箋》祝於是致孝孫之意,告尸以利成。 又極也。 《書·盤庚》凡爾衆,其惟致告。 《傳》致我誠,告汝衆。 《禮·禮器》有放而不致也。 《疏》致,極也。 又《禮·樂記》致樂以治心。 《註》致,猶㴱審也。 又委也。 《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 《論語》事君能致其身。 《朱註》致,猶委也。 又誠也。 《老子·道德經》其致之。 《註》致,誠也。 又挑戰曰致師。 《左傳·宣十二年》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爲右,以致晉師。 《疏》致師,致其必戰之志。 又態也。 《水經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 《六帖》崔遠風致整峻。 《王縉詩》自然成高致。 又至也。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 《疏》訓致爲至,夢之所至也。 又制也。 《管子·白心篇》以致爲儀。 《註》致者,所以節制其事,故爲儀。 又《易·繫辭》一致而百慮。 《疏》所致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致也。 又就也。 《老子·道德經》故致數車無車。 《註》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轝,無有各爲車者。 又《詩·大雅》是致是附。 《傳》致,致其社稷羣神。 《疏》致者,運轉之詞。 又密也。 《禮·禮器》德產之致也精微。 《註》致,致密也。 《前漢·嚴延年傳》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齊。 又與緻通。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必功致爲上。 《註》謂功力密緻也。緻至同。 《廣韻》《集韻》《韻會》𠀤直利切,音稚。 《說文》密也。 《後漢·班固傳》碝磩采緻。 又《博雅》補也,練也。 《玉篇》縫補敝衣也。 《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謂之䘪䘿,其敝者謂之緻。 《註》緻縫納敝,故名之也。 又褸謂之緻。 《註》襤褸,綴結也。
『巨』《唐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𠀤渠上聲。 《說文》䂓巨也。从工,象手持之。 又《玉篇》大也。 《孟子》爲巨室。 又巨萬,數也。 《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 《註》巨萬,今萬萬。 又姓。 《何氏姓苑》巨氏出南昌。 《廣韻》漢有巨武,爲荆州刺史。 又巨毋,複姓。 《前漢·王莽傳》有奇士,長丈,大十圍,自謂巨毋霸。莽更其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而霸王符也。 《後漢·光武紀》作巨無霸。 又《韻會》通作鉅。 《前漢·食貨志》庶人之富者累鉅萬。 《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工。 又與詎同。 《前漢·高帝紀》公巨能入乎。 《師古曰》巨讀曰詎,猶豈也。 又《類篇》求於切,音蕖。未央也。 《韻會》亦作渠。詩小雅庭燎註,夜未渠央。義與遽同,言未便至夜也。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𠀤音巨。 《說文》大剛也。从金巨聲。 《商子·論兵篇》怨如鉅鐵。 《史記·禮書》宛之鉅鐵。 《註》徐廣曰:大剛曰鉅。正義曰鉅,剛鐵也。 又大也。同巨。 《史記·禮書》宜鉅者鉅,宜小者小。 又天子曰鉅公。 《前漢·郊祀志》吾欲見鉅公。 《註》張晏曰: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師古曰:鉅,大也。 又《正字通》尊者通稱。 《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公。 又《說文》弓名。 《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正韻》呂矩,矯貌。 《莊子·列禦𡨥》一命而呂鉅。 又《五音集韻》澤名。 又地名。 《史記·殷本紀》盈鉅橋之粟。 《註》服虔曰:鉅橋,倉名。許愼曰:鉅鹿水之大橋有漕粟也。 又《項羽紀》章邯令王離涉閒圍鉅鹿。 又《王子侯者年表》鉅合侯劉發。 《註》鉅合,在平原。 《前漢·武帝紀》上耕于鉅定。 《註》服虔曰:地名。近東海。應劭曰:齊國縣也。 又《地理志》山陽郡鉅壄縣,齊郡鉅定縣。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封鉅黃帝師。 又《藝文志》將鉅子五篇。 《註》六國時人。 又草名。 《爾雅·釋草》蕎,邛鉅。 《註》今藥草,大戟也。 《本草》大戟,一名邛鉅,苗名澤漆。 又《韻會》鉤鉅。 《潘岳·西征賦》弛靑鯤於網鉅。 《註》鉅,鉤也。 又同詎。 《戰國策》臣以爲王鉅速忘矣。 《註》鉅,詎通。 又與遽同。 《荀子·正論篇》是豈鉅知見侮之爲不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