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谷防饥


   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 gǔ fáng jī
成语注音 ㄐ一 ㄍㄨˇ ㄈㄤˊ ㄐ一
成语简拼 jgf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积谷防饑
成语英文 accumulate grain against famin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成语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你要替你娘打算打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人家积谷本防饥,养子还徒被老时。”


成语典故

积贮粮食以防饥荒。《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书云:‘积谷防饥,养子备老。’”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积谷防饥。”茅盾《陀螺》:“现在不拼命干,到老来活活饿死么?积谷防饥。” 连动 存储粮食以防备灾荒。指为将来多做准备。《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书云:~,养子备老。”△多用于写人的衣食生活方面。→九年之储?坐食山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河~。 喻困境:进退维~(进退两难)。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百~。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物。~米。稻~。 姓。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止。~备。预~。~范(防备,戒备)。~患未然。~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 守卫:~守。边~。海~。 堤坝:~堤。“以~止水”。 抵得,相当:百夫之~(抵得上百人的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积』

《五音篇海》音枳。 《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𠀤音跡。 《說文》聚也。 《增韻》累也。堆𤴁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又《升卦》積小以高大。 《詩·周頌》積之栗栗。 《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 《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 《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亦聚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𠀤音恣。聚也,儲蓄也。 《詩·大雅》乃積乃倉。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 《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 《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又叶恣此切,音子。 《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谷』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祿切,音穀。 《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 《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 《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 《疏》謂山谷中水註入㵎谿也。 《易·井卦》井谷射鮒。 《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 《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 《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 《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 《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又谷水。 《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  又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 《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又《集韻》窮也。 《詩·大雅》進退維谷。 《疏》谷謂山谷,墜谷,是窮困之義。  又《廣韻》養也。 《老子·道德經》谷神不死。  又《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 《詩·邶風》習習谷風。 《詩詁》風出谷中也。 《疏》谷之言穀。穀,生也。生長之風也。 《前漢·王莽傳》其夕穀風迅疾。 《師古曰》卽谷風。  又《韻會》竹溝曰谷。 《前漢·律歷志》黃帝使伶倫取竹之解谷。 《註》解,脫也。谷,溝也。取竹之無谷節者,一說解谷,昆侖之北谷名也。  又壑谷,窟室也。 《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夜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 《註》地室也。  又人足內踝前後一寸陷中,曰然谷穴。 《奇經考》隂蹻之脈,起于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  又地名。 《春秋·定十年》公會齊侯于夾谷。 《杜註》卽祝其也。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谷郡,秦置。 《魏書·地形志》谷陽縣,屬𨻰留郡。  又山名。 《山海經》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  又姓。漢有谷永。  又複姓。金有夾谷謝奴。 《金·國語姓氏解》夾谷曰仝。  又《廣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𠀤音欲。義與《說文》《爾雅》同。  又姓。北魏有谷渾氏。  又吐谷渾氏。 《金壷字考》音突浴魂。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盧谷切,音鹿。 《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 《註》谷蠡,音鹿離。  又叶乞約切,音却。 《史記·龜筴傳》有介之蟲,置之谿谷。收牧人民,爲之城郭。  又叶魚律切,音聿。 《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長,爲虎所得。 《音學五書》山谷之谷,雖有穀、欲二音,其實欲乃正音。《易》井谷,陸德明一音浴,《書》暘谷,一音欲,《左傳》南谷中,一音欲,《史記·樊噲傳》橫谷,《正義》音欲,《貨殖·傳》谷量牛馬,索隱音欲,苦縣《老子銘》書谷神作浴神是也。轉平聲則音臾,上聲則音與,去聲則音裕。今人讀谷爲穀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祿切,音谷。 《說文》續也。百穀之總名。从禾,㱿聲。 《長箋》穀有穅秕,故从㱿。 《書·洪範》百穀用成。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 《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 《註》鄭司農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一說九穀無秫大麥,而有粱苽。  又《天官膳夫》食用六穀。 《註》黍,稷,粱,麥,苽,稌。  又《天官疾醫》五穀養其病。 《註》麻,黍,稷,麥,豆。 《酉陽雜俎》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麥。 《爾雅翼》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漑種之總名。菽者,衆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種,爲六十,蔬果之屬,助穀各二十種,凡百穀。  又《星經》八穀星,主黍,稷,稻,粱,麻,菽,麥,烏麻,星明則俱熟。  又《爾雅·釋詁》穀,善也。 《書·洪範》旣富方穀。 《詩·𨻰風》穀旦于差。 《禮·曲禮》自稱曰不穀。 《註》謙稱。  又生也。 《詩·王風》穀則異室。 《註》穀,生也。  又《爾雅·釋言》穀,祿也。 《詩·小雅》俾爾戩穀。 《註》穀,祿也。  又養也。 《詩·小雅》以穀我士女。 《戰國策》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  又孺子曰穀。 《荀子·禮論篇》臧穀猶且羞之。  又國名。 《春秋·桓七年》穀伯綏來朝。 《註》穀國在南鄕築陽縣北。  又水名。 《周語》穀洛鬭。  又《揚子·方言》螳螂,齊杞以東謂之馬穀。  又姓。  又穀梁,複姓。  又《集韻》居𠋫切,音冓。祿也。 《論語》不至於穀。皇侃讀。  又楚地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連穀。 《陸德明·音義》胡木切,音斛。  又與谷同。 《前漢·王莽傳》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又與告通。 《禮·檀弓》齊穀王姬之喪。 《註》穀,當爲告,聲之譌。  又叶訖力切。 《六韜》紛紛渺渺,好色無極。吾觀其野,草菅勝穀。  又叶工洛切。 《詩·小雅》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旣庭且碩,曾孫是若。  又與㝅同。 《左傳·宣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 《集韻》或从米作糓。

『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扶方切,音房。 《說文》隄也。 《玉篇》鄣也。 《廣韻》防禦也。 《爾雅·釋地》墳,大防。 《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 《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 《註》防,隄也。 《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 《註》防爲田之大限。 《孟子》無曲防。 《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  又《玉篇》備也。 《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又《玉篇》禁也。 《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 《註》防,禁放溢也。  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 《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 《顏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 《註》淸防,屛風也。  又𨻰邑名。 《詩·𨻰風》防有鵲巢。 《傳》防,邑也。  又魯地名。 《春秋·隱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 《註》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  又《隱十年》取防。 《註》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又防風氏,國名。 《魯語》禹致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  又姓。 《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又與房同。 《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爲吳防侯。 《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 《註》孟康曰:本房子國。  又《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內中。  又《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又《說文》或作𨹛。 《玉篇》或作坊。 《禮·坊記》大爲之坊,民猶踰之。 《註》坊,同防。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 《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傳》防,比也。 《箋》猶當也。 《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又《集韻》通作方。 《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 《史記》作什方。  又《廣韻》符况切《集韻》《韻會》符訪切,𠀤坊去聲。 《廣韻》守禦也。 《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 《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又《集韻》隄也。亦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