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再煮饭。比喻过分计算细小的事情。也形容生活贫困或吝啬。《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亦作“称柴而爨”。《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连动 称了柴火才去生火煮饭。比喻节俭或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淮南子·泰族训》:“~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用于生活。也作“称柴而爨”。
量轻重:~量(liáng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名号:名~。简~。~号。~谓。职~。 说:声~。~快。~病。~便。 赞扬:~道。~许。~颂。~赞。 举:~兵。~觞祝寿。
适合:~心。~职。相~。匀~。对~。
同“秤”。
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烧火做饭:分居各~。 灶:“客传萧寒~不烟。”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姓。
《唐韻》息鄰切《韻會》斯人切,𠀤音新。 《說文》蕘也。 又柴也。 《詩·齊風》析薪如之何。 《禮·月令》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 《周禮·地官·甸師註》大木曰薪。 又草亦曰薪。 《孟子》毀傷其薪木。 《趙岐註》恐其傷我薪草樹木也。 又采薪亦曰薪。 《前漢·𠛬法志》罪人獄已決完,爲城旦舂,滿三歲爲鬼薪、白粲。
『而』《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爨』《廣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𠀤音𥨥。 《說文》齊謂之炊爨。𦥑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 《玉篇》竈也。 《詩·小雅》執爨踖踖。 《傳》爨,饔爨,稟爨也。 《疏》饔爨以煑肉,廩爨以炊米。 《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煑。 《註》爨,今之竈。主於其竈煑物。 《儀禮·士昏禮》大羹湆在爨。 《註》爨,火上。 又姓。 《華陽國志》昌寧大姓有爨習。 《蜀志》建寧大姓。蜀錄有交州刺史爨深。 又《集韻》或作熶。詳熶字註。 又取絹切,音縓。炊也。 又七丸切,音攛。義同。 《周禮·夏官·挈壷氏》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註》以火炊水。◎按周禮,詩傳,釋文,爨俱音七絃切,釋經傳爨字之義,大約動音爲平聲,靜音爲去聲。然左傳宣十五年傳:析骸以爨。註:爨,炊也。及孟子,以𨥏甑爨。似皆宜讀平聲。乃孟子無釋文。左傳,釋文,亦音七亂反。則平去又未嘗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