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操左券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挌执一联,左券就是左联,常用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én cāo zuǒ quàn
成语注音 ㄨㄣˊ ㄘㄠ ㄗㄨㄛˇ ㄑㄨㄢˋ
成语简拼 wcz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穩撡左券
成语英文 have the ball at one's feet(have the cards in one's hands)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挌执一联,左券就是左联,常用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成语示例


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17章:“孔庆儒老谋深算地说,作出稳操左券的手势。”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成语典故

述宾 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比喻对事情有充分的把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周立波《暴风骤雨》第4部分:“川中发难,必不在远,左券之操,将无疑义!”※券,不读作juàn。△褒义。多用于军事方面。→稳操胜算 可操左券 十拿九稳 ?瞎子摸鱼 无把烧饼八字没一撇 未定之天 漏洞百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安定,固定:~步。~定。~固。~健。~重(zhòng )。安~。站~。~如泰山。

拿,抓在手里:~刀。~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管(执笔,指写作)。~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 控制、掌握:~舟。~纵。 从事:~心。~办。~作。~持。~劳。~之过急。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练。~场。~演。上~。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他~一口闽南音。 行为,品行:~行。~守。 姓。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手。~方。~右。~膀右臂。 地理上指东方:山~。江~。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派。~翼。~倾。 斜,偏,差错:~脾气。~嗓子。 降低官职:~迁。 古同“佐”,佐证。 姓。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国库~。入场~。证~。稳操胜~。

〔拱~〕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操』

《唐韻》七刀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刀切,𠀤草平聲。 《說文》把持也。 《禮·曲禮》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左傳·襄三十一年》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前漢·貢禹傳》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註》操,持也。切,刻也。  又姓。明嘉靖給事中操守經,江西浮梁人。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到切,音糙。所守也,持念也。 《前漢·張湯傳》湯客田甲有賢操。 《註》所執持之志行也。 《後漢·趙熹傳》熹少有節操。  又風調曰操。 《南史·袁粲傳》淸整有風操。  又琴曲也。 《後漢·曹褒傳》樂詩曲操,以俟君子。 《註》《劉向·別錄》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其道閉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災害,不失其操也。

『左』

《唐韻》《正韻》臧可切《集韻》《韻會》子我切,𠀤音𡯛。 《增韻》左右定位。左,右之對,人道尚右,以右爲尊。 《禮·王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 《史記·文帝紀》左賢右戚。 《註》韋昭曰:左猶高,右猶下也。  又《增韻》手足便右,以左爲僻,故凡幽猥,皆曰僻左。 《前漢·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 《註》師古曰:左官猶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漢時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爲尊,故謂降秩爲左遷。佐諸侯爲左官也。 《韻會》策畫不適事宜曰左計。  又《正韻》左,戾也。  又乗車尚左。 《禮·曲禮》祥車曠左。 《疏》曠,空也。車上貴左,僕在右,空左以擬神也。  又吉尚左。 《禮·檀弓》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註》喪尚右,右,隂也。吉尚左,左,陽也。  又不助也。 《左傳·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 《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爲右,不助者爲左。  又證也。 《前漢·楊惲傳》左驗明白。 《註》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  又姓。 《廣韻》齊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後因氏焉。  又漢複姓二氏,左傳公子目夷爲左師,其後爲氏。秦有左師觸讋。晉先蔑爲左行,其後爲氏。漢有御史左行恢。  又《唐韻》則箇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𠀤音佐《說文》手相左助也。 《爾雅·釋詁》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 《疏》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 《易·泰卦》以左右民。 《疏》左右,助也。 《書·畢命》周公左右先王。  又叶總古切,音祖。 《王逸·九思》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俓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軌音矩。  又叶祖戈切,挫平聲。 《詩·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宜叶牛何反。

『券』

《唐韻》去願切《集韻》《韻會》《正韻》區願切,𠀤音勸。 《說文》契也。从刀,聲。以木牘爲要約之書,以刀剖之,屈曲犬牙。 《釋名》券,綣也,相約束繾綣爲限也。 《史記·田敬仲世家》蘇秦謂田軫曰: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又《孟嘗君傳》馮驩收責於薛,旣還,曰:臣合券焚之,市義而反。 《韻會》从刀,不从力。券,古卷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