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极要妙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óng jí yào miào
成语注音 ㄑㄩㄥˊ ㄐ一ˊ 一ㄠˋ ㄇ一ㄠˋ
成语简拼 qjym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窮極要玅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音乐。亦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孝元皇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吹洞箫,自度声曲,分别节度,穷极要妙。”


成语典故

形容精妙到极点,多形容乐声。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二》:“孝元皇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吹洞箫,自度声曲,分别节度,穷极要妙。”亦作“穷极其妙”。唐.无名氏《巴西侯传》:“又美人十数,歌者舞者,丝竹既发,穷极其妙。”亦作“穷妙极巧”。汉.马融《长笛赋》:“穷妙极巧,旷以日月,然后成器,其音如彼。” 述补 使精妙之处发挥至极点。语出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下》:“孝元皇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瑟吹洞箫,自度声曲,分别节度,穷极要妙。”△褒义。多用以形容乐声。也作“穷极其妙”、“穷妙极巧”。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索取:~账。~价。 希望,想:~强。~好。 请求:她~我给她读报。 重大,值得重视的:重~。~人。~领。纲~。~言不烦。 应该,必须:须~。 将(jiāng):将~。快~。 如果,倘若:~是。 表选择:~么。~不。~不然。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求。~挟。 同“腰”。 同“邀”,中途拦截。 同“邀”,约请。 姓。

美,好:~语。~不可言。美~。~境。~处(chù)(①好的地点;②美妙的方面)。绝~。~趣横生。 奇巧,神奇:巧~。~计。~用。奥~。~笔生花。灵丹~药。 青春年少:~年。~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极』

《唐韻》其輒切《集韻》極葉切,𠀤音笈。 《說文》驢上負也。 《篇海》爲木版跨驢背以負物者。  又《廣韻》巨業切,音跲。极插也。 《唐韻》渠力切《集韻》《韻會》竭憶切《正韻》竭戟切,𠀤禁入聲。 《說文》棟也。 《徐曰》極者屋脊之棟,今人謂高及甚爲極,義出於此。  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極。 《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註》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也。  又皇極,大中也。 《書·洪範》皇建其有極。 《疏》人君爲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  又北辰曰北極,老人星曰南極。 《書·舜典·正義》引《王蕃·渾天說》曰: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當天之中極。  又三極,三才也。 《易·繫辭》三極之道。 《疏》謂天、地、人三才,至極之道也。  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西至于邠國,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謂之四極。  又五極,五常之中正也。 《書·呂𠛬》屬于五極,咸中有慶。  又六極,窮極惡事也。 《書·洪範》威用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又四方上下,亦謂之六極。 《莊子·天運篇》天有六極。  又八極。 《韻會》四極,方隅之極也。 《淮南子·本經訓》紀綱八極,經緯六合。  又至也。 《詩·周頌》立我烝民,莫非爾極。  又取止也。 《詩·大雅》匪疚匪棘,王國來極。  又盡也。 《易·繫辭》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又放也。 《儀禮·大射儀》贊設決,朱極三。 《註》極,放也。以朱韋爲之,所以韜指利放弦也。  又《爾雅·釋天》月在癸曰極。  又國名。 《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又疲也。 《世說》顧和謁王導,導小極對之疲睡。  又《正韻》訖逆切,音戟。與亟同。 《荀子·箴賦》反覆甚極。  又《集韻》訖力切,音棘。殊也。  又《唐韻》渠綺切,音技。 《淮南子·精神訓》賤之而弗憎,貴之而弗喜,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  又《廣韻》渠記切,音曁。 《楚辭·天問》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臺十成,何所極焉。

『要』

《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𠀤音邀。 《博雅》約也。 《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註》久要,舊約也。 《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 《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䙅也。 《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 《禮·樂記》要其節奏。 《註》要,猶會也。 《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 《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 《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𠛬之罪而要之。 《疏》要,劾實也。 《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 《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又姓。 《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 《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 《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 《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𦥑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讀去聲。 《篇海》凡要也,要會也。 《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 《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 《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叶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𤕷。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妙』

《廣韻》《集韻》《正韻》𠀤彌笑切,音廟。神妙也。 《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 《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  又少年也。 《杜甫詩》明公獨妙年。  又纖媚也。 《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 《漢·三老袁君𥓓》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