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事物的根底。
巴金《秋》:“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
深入探求事物的根底。谓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巴金《秋》十三:“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这样穷根究底地问一下,似乎对于李白的真意能够有所接近了。” 并列 追究、穷尽根底。[例]案子发生后,皮得警官~,一定要把案子弄个水落石出。△常用来说明弄清事情的初始情况,以明真相。→追本溯源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植。~茎。~瘤。~毛。~雕。须~。块~。扎~。叶落归~。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底。~基。墙~儿。 事物的本源:~源。~由。~本。知~知底。 彻底:~除。~究。~治。 依据,作为根本:~椐。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筷子。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推求,追查:研~。推~。讲~。追~。深~。有案必~。 极,到底:~竟( ➊ 到底,如“~~想干什么?” ➋ 结果,如“大家都想知道个~~”)。终~。
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➊下面;➋以后)。海~。~肥。 末了:年~。月~。到~。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 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 何,什么:~事伤感。 古同“抵”,达到。
同“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痕切,音跟。 《說文》木株也。 《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又《廣韻》根,柢也。 《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 《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又《博雅》始也。 又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又金根,車名。 《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又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 《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又竹根,杯名。 《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又雲根,山名。 《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又姓。 《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又叶經天切,音堅。 《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又切,音救。極也。 《易·說卦》其究爲健。 又推尋也。 《詩·小雅》是究是圖。 又謀也。 《詩·大雅》惟此四國,爰究爰度。 《註》究度,皆謀也。 《爾雅·釋詁》究,謀也。 又竟也。 《前漢·鼂錯傳》盛德不及究于天下。 《師古註》竟也。 又深也,窮盡也。 《孟子·疏解》究而言之,不敢以當達者。 《爾雅·釋言》究,窮也。 又懷惡不相親比之貌。 《詩·唐風》自我人究究。 《爾雅·釋訓》究究,惡也。 《註》相憎惡也。 又《廣雅》究,窟也。 又《援神契》士之孝曰究。 又《竺芝扶南記》山溪瀨中謂之究。 《水經注》鬰水自九德浦,逕越裳究,九德究,南陵究。 又南蠻別號。 《後漢·南蠻傳》日南徼外蠻𡗝究不事人邑豪,獻生犀白雉。 《註》究不事人,蠻𡗝別號。 又叶音旣。 《宋玉·神女賦》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 又叶車御切。 《宋玉·神女賦》禮不遑訖,辭不及究。願假須臾,神女稱遽。迴腸傷氣,顚倒失據。
『底』《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邸。 《說文》山居也。 又《說文》下也。 又《玉篇》止也。 《爾雅·釋詁》底,待也。 《註》止也。 《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又《玉篇》滯也。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 《註》底,滯也。 《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又《增韻》器臀也。 《詩·大雅》于橐于囊。 《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又文書槀曰底。 《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 《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又設疑之辭。 《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 《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 《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又與厎通。 《韻會》厎,通作底。 《詩·小雅》靡所底止。 《傳》底,至也。 又與砥通。 《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 《註》底,柔石也。 又叶都木切,音啄。 《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