徼:边界,边塞。极远的边塞。
徼:边界,边塞。极远的边塞。
清·魏源《圣武记》第九卷:“皇考临御六十年,四征不庭,凡穷荒绝徼,无不指日奏凯。”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穷荒绝徼,圣人以爪甲视之。”
极远的边塞。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穷荒绝徼,圣人以爪甲视之。”清 魏源《圣武记》卷九:“皇考临御六十年,四征不庭,凡穷荒绝徼,无不指日奏凯。”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年。灾~。防~。备~。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芜。~地。开~。 废弃:~废。~疏。~置。业精于勤,~于嬉。 冷落偏僻:~村。~郊。~落(luò)(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颓。 严重缺乏,不够用:煤~。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信。~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 放纵,迷乱:~淫。~腆(沉湎于酒)。 远,边远的地方:~远。~遐。八~。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之”。 包有:“奄有龟蒙,遂~大东,至于海邦”。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子(毛坯)。
同“侥”。 求。
边界:~外。 巡逻,巡察:~巡。~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光切,音肓。 《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 《周語》田疇荒蕪。 《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 《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又廢也。 《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 《傳》無廢棄我命。 又大也。 《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書·益稷》惟荒度土功。 《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又《書·禹貢》五百里荒服。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又掩也。 《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又空也。 《吳語》荒成不盟。 又蒙也。 《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又《集韻》同慌。 《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又通肓。 《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 《註》荒,膏荒也。 又地名。 《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 《梁元帝·𤣥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又姓,見《通志·氏族略》。
『徼』《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𠀤音叫。 《說文》循也。 《前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 《註》師古曰:徼,遮繞也。 又《韻會》邏卒曰游徼。 《後漢·臧宮傳》少爲縣亭長游徼。 《註》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姦盜也。 又《玉篇》邊徼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䍧牱爲徼。 《註》徼,塞也。以木柵水,爲蠻夷界。 又《廣韻》小道也。 《班固·西都賦》徼道綺錯。 又《韻會》一曰徼妙。 《老子·道德經》常有欲以觀其徼。 又《唐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𠀤叫平聲。 《玉篇》要也,求也。 《左傳·昭三年》徼福於太公。 《註》徼,要也。 《禮·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疏》徼求榮幸也。 又《廣韻》抄也。 《論語》惡徼以爲知者。 《註》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爲已有。 又《集韻》伊消切,音邀。遮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徼𧮬受詘。 《註》司馬彪云:徼,遮也。𧮬,倦也,謂遮其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