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之哭


   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óng tú zhī kū
成语注音 ㄑㄩㄥˊ ㄊㄨˊ ㄓ ㄎㄨ
成语简拼 qtzk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窮途之哭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成语示例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不值,有穷途之哭,囊中惟钱十八文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 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成语典故

本谓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后形容因身处困窘而悲。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尧峰僧坦然自京师归,访友于此;不值,有穷途之哭,囊中惟钱十八文耳。” 偏正 无路可走的哀伤。语本《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常用来指身陷困境时的悲伤。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道路:路~。~径。旅~。长~。坦~。日暮~穷。前~。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喊。~泣。~诉。~腔。啼~。长歌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 《玉篇》路也。 《廣韻》道也。  又通作涂、塗。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 《論語》遇諸塗。  又叶徒故切,音度。 《張衡·思𤣥賦》雲師𩅾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哭』

《廣韻》《集韻》《韻會》𠀤空谷切,音㲄。 《說文》哀聲也。从吅,獄省聲。 《徐鍇曰》哭聲繁,故从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 《玉篇》哀之發聲。 《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