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靴戴帽


   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uān xuē dài mào
成语注音 ㄔㄨㄢ ㄒㄩㄝ ㄉㄞˋ ㄇㄠˋ
成语简拼 cxdm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穿鞾戴帽
成语英文 wear(diacriticiz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近义词



成语示例


穿靴戴帽,各有所好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雍熙乐府》第五卷:“捷讥的扮官员穿靴戴帽,付净的取欢笑搽土抹灰。”


成语典故

并列 穿靴子,戴帽子。比喻写文章爱在开头或结尾时加上一些与内容无关的政治术语,形式主义严重。《红楼梦》105回:“老太太,太太! 不……不好了! 多多少少的~的强……强盗来了!翻箱倒笼的来拿东西!”乙卯《闻“下笔如有绳”》:“~,外加?;四面光滑,八面玲珑……如此这般的所谓杂文还见得少么?”△多用于形容装饰或文章内容多余方面。 并列 穿靴子,戴帽子。比喻写文章爱在开头或结尾时加上一些与内容无关的政治术语,形式主义严重。《红楼梦》105回:“老太太,太太! 不……不好了! 多多少少的~的强……强盗来了!翻箱倒笼的来拿东西!”乙卯《闻“下笔如有绳”》:“~,外加?;四面光滑,八面玲珑……如此这般的所谓杂文还见得少么?”△多用于形容装饰或文章内容多余方面。 【释义一】 近时多用以比喻附加在文章或讲话前后的空洞说教或不实的套话类文字。 【例】 ①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为会议“减肥” 领导讲话稿不得“穿靴戴帽”(楚天都市报2008.1.10标题) ② “穿靴戴帽”是2007年高考评卷场的热点词语……主要表现为: 考生考前背好范文,或写好押题之作,考场上将范文改头换面,在开头和结尾加上一些点明考题的文字,牵强附会地与考题“拉上关系”。这样“穿靴戴帽”包装后的作文,初看很美,但细读之下却离题万里。(育星教育网2008.3.20《高考作文中防止“穿靴戴帽”现象》) ③ 一年一度的两会,会期短、议程紧、任务重,理应少说“穿靴戴帽”的话,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话来探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阻碍城市持久发展的社会痼疾。(嘉兴日报2009.2.15《直抒民意心声 不再“穿靴戴帽”》) ④ 武汉大力精简文件、简报,要求起草文件突出主题,不搞“穿靴戴帽”,尽量减少重要性或意义的一般性论述,做到意尽文止、条理清楚、文字精练。(长江日报2009.8.21) ⑤ 文风方面,我们要求文字材料讲真话,讲实话,拖泥带水的话不讲,穿靴戴帽的话不讲。(齐鲁晚报2011.2.11) ⑥ 这个可行性报告我已经看完了,文字还可以,只不过比原来的材料多了些穿靴戴帽的地方。(赵冠生《三千里记游》) 【释义二】 也比喻附加在事物或事情前后或上下的东西。 【例】 ① 近日,武警上海总队四支队召开基层政治工作会议,对某中队在落实工作中靠“穿靴戴帽”来制造场面的现象进行剖析、批评。……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却在机关。正是机关层层加码提要求,基层才会穿靴戴帽吸引眼球。(法制日报2007.10.24《武警上海总队四支队杜绝“穿靴戴帽”》) ② 记者看到,在这个“国际品牌服饰折扣酬宾展”上,很多品牌是在一些国际品牌前后“穿靴戴帽”或只有一字之差的假品牌、傍品牌,然而营业员却仍称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品牌。(姑苏晚报2009.5.1《“穿靴戴帽”的李鬼品牌混迹特卖会》) ③ 数量最多的就是营业员主打推荐的“世界名牌登喜路”,男式公文包和休闲包都只要100元出头。虽然嘴里喊的是“登喜路”,但皮具上印制的英文名称与正版“Dunhill”的拼音略有区别,为“Doudilu”,而且制造商名称也在“登喜路”前后“穿靴戴帽”,产地等均与正品不符。(新民晚报2010.3.20《山寨货“穿靴戴帽”当品牌叫卖》) 【辨说】 “穿靴戴帽”旧时用以指代在官府机关做事的人,《红楼梦》第105回有“多多少少的穿靴戴帽的强、强盗来了,翻箱倒笼的来拿东西”的话,这里的“穿靴戴帽”指的就是官府的衙役。后来也有喻指一些音位较多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因为这些民族在所采用的拉丁字母的头上或脚上附加了许多符号,以增加字母的数量,这些新增的符号,就像是穿了靴戴了帽。 【结构分析】 动词性述宾联合结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破,透:~透。揭~。~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凿。 通过,连通:~过。~行(xíng )。 着(zhuó)衣服鞋袜:~衣。~鞋。

有长筒的鞋:~子。马~。皮~。棉~。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姓。

盖头的东西:~子。草~。凉~。军~。礼~。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笔~儿。螺丝~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緣切,音川。 《說文》通也,穴也。 《詩·召南》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 《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 《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又《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 《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  又《廣韻》孔也。 《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 《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  又國名。 《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  又《本草》百穿,蜂房也。  又《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又《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正韻》樞絹切,𠀤音釧。貫也。 《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  又叶樞倫切,音春。 《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 《註》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又《韻會小補》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靴』

《集韻》呼𦚢切,音𢪎。 《說文》鞮屬。 《玉篇》靸也。亦履也。 《隋書·禮儀志》惟褶服以靴。靴,履也。取便於事,施於戎服。 《廣韻》本作鞾。 《集韻》亦作𩍇𡲲屨。

『戴』

《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𠀤𪒴去聲。 《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 《廣韻》荷戴也。 《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 《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 《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 《禮·喪大記》君纁戴六。 《註》戴之言値也。 《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 《註》値也。 《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 《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 《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 《禮·月令》載靑旂。 《詩·周頌》載弁俅俅。 《音義》如字。  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 《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 《註》戴國,今𨻰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 《釋文》戴音再。

『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報切,音𧛕。 《釋名》冒也。 《說文》本作冃。 《徐鉉曰》今作帽。帽名猶冠。義取蒙覆其首,本纚也。古者冠無帽,冠下有纚,以繒爲之。後人因之帽於冠,或裁纚爲帽。自乗輿宴居,下至庶人無爵者,皆服之。江左時,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見,但無頂圈矣,後乃高其屋云。 《隋書·禮儀志》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紗者名高頂帽。  又有繒皂雜紗爲之,高屋下裙,蓋無定準。 《唐書·車服志》烏紗帽者,視事及燕見賔客之服也。  又通作冒。 《史記·絳侯世家》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註》應劭曰:陌額絮也。晉灼曰:巴蜀異物志謂,頭上巾爲冒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