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灶头。喻轻而易举。《史记·李斯列传》:“夫以 秦 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贞 索隐:“骚,音‘埽’。言 秦 欲并天下,若炊妇埽除灶上之不浄,不足为难。”
打扫灶头。喻轻而易举。《史记·李斯列传》:“夫以 秦 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贞 索隐:“骚,音‘埽’。言 秦 欲并天下,若炊妇埽除灶上之不浄,不足为难。”
用磚石砌成的生火做飯的設備:鍋~。爐~。~突(灶上的煙筒)。 指“灶君”(中國民間在鍋灶附近供的神):祭~。 燒煉或鍛造的設備。 通“造”。①建造。②祭名。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去,到:~街。 向前进:冲~去。 增加:~水。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涂:~药。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拧紧发条:~弦。 登载,记:~账。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去掉:~害。~名。~根。铲~。废~。排~。~暴安良。 改变,变换:岁~(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夕。 不计算在内:~非。~外。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法。 台阶:阶~。庭~。 任命官职:~拜(授官)。~授。~书(授官的诏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則到切,音躁。 《說文》炊竈也。亦作窖。 《釋名》竈,造也,造創食物也。 《博雅》𥧸謂之竈,其脣謂之陘,其窻謂之突,突下謂之甄。 《禮·月令》孟夏祀竈。 《蔡邕·獨斷》夏爲太陽,其氣長養,祀之於竈,在廟門外之東,先席於門奧西東,設主於竈陘。 《淮南子·汜論訓》炎帝作火官,死而爲竈神。 《莊子·達生篇》竈有髻。 《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 《後漢·隂興傳》隂子方,臘日晨炊而竈神形見,因以黃羊祀之。 《雜五行書》竈神名禪,字子郭。 又《字彙補》與造通。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 《註》造,故書作竈。杜子春讀爲造次之造。
『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 《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 《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 《書·舜典》正月上日。 《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𡘋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 《易·需卦》雲上于天。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 《詩·魏風》上愼旃哉。 《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 《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 《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 《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除』《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𨻰如切《正韻》長魚切,𠀤音儲。 《說文》殿陛也。 《班固·西都賦》玉除彤庭。 又《前漢·蘇武傳》扶輦下除。 《註》除謂門屛之閒。 又《玉篇》去也。 《書·泰誓》除惡務本。 《左傳·隱元年》蔓草猶不可除。 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災。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又《揚子·方言》病愈者或謂之除。 又算法有乗除。 《前漢·律歷志》法除之。 又治也。 《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註》除者,治也。 《禮·曲禮》馳道不除。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則爲主而修除。 《註》治道路場壇。 《左傳·昭十三年》令諸侯日中造於除。 《註》除地爲壇,盟會處。 又《玉篇》開也。 《史記·呂后紀》請得除宮。 《前漢·高五王傳》作淸宮。 又拜官曰除。 《史記·平準書》諸買武功爵,官首者試補吏,先除。 《註》先除,用也。 《前漢·田蚡傳》君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 《註》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 又《正字通》隋內官服半除,唐減爲半臂。言肩有袖,至臂臑而止,今呼齊肩。 又易也。新舊歲之交謂之歲除。俗云除夕。 《孟浩然詩》靑陽逼歲除。 又除道,漢縣名。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除道縣。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詩·小雅》日月方除。 《箋》四月爲除。 《疏》爾雅,除作余。李巡曰: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余。余,舒也。除余字雖異,音實同也。 又《集韻》《類篇》𠀤商居切,音書。 《集韻》或省作余。義同。 又《廣韻》《集韻》遲倨切《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𠀤音箸。 《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傳》除,去也。 又《小雅》風雨攸除,鳥䑕攸去,君子攸芋。 又《小雅》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傳》除,開也。 又叶魚羈切,音宜。 《越采葛婦歌》號絺素兮將獻之,越王悅兮忘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