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不倦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ǔ xué bù juàn
成语注音 ㄉㄨˇ ㄒㄩㄝˊ ㄅㄨˋ ㄐㄨㄢˋ
成语简拼 dxbj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篤壆不勌
成语英文 diligently and tirelessly study Confucian classics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年轻人要有笃学不倦的治学精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方孝儒《与郑叔度书》:“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成语典故

专心学习,不知疲倦。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足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述补 悉心学习,不知疲倦。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足下淳明善良,有君子之器,又~,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褒义。多用于学习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忠实,一心一意:~学。~信。~志。~情。~厚。 厚实,结实:“彼其之子,硕大且~”。 病沉重:病~。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疲乏:疲~。~怠。~意。~容。~色。 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厌~。~飞(喻厌倦仕宦而归隐)。~游(厌倦游宦生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倦』

《廣韻》渠卷切《集韻》《正韻》逵眷切,𠀤權去聲。懈也。疲也。 《禮·儒行》敦行而不倦。  又倨也。 《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乎北海,見一士焉,方倦龜殼而食蛤梨。 《註》楚人謂倨爲倦。  又叶渠運切,音郡。 《劉楨·魯都賦》至於日昃,體勞怠倦。一張一弛,文武之訓。 《說文》力部作𠢏,人部作〈亻𠨟〉,音義同。宜合倦爲券字,重文不必分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