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春风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ǐ dǐ chūn fēng
成语注音 ㄅ一ˇ ㄉ一ˇ ㄔㄨㄣ ㄈㄥ
成语简拼 bdc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筆底萅風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成语典故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元 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偏正 形容诗文绘画,生动形象,如春风来到笔下。元·黄潜《瑶池春宴图》:“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残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褒义。多用于文艺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➊下面;➋以后)。海~。~肥。 末了:年~。月~。到~。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 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 何,什么:~事伤感。 古同“抵”,达到。

同“的”。

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 生机:大地回~。 姓。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笔』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 《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  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底』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邸。 《說文》山居也。  又《說文》下也。  又《玉篇》止也。 《爾雅·釋詁》底,待也。 《註》止也。 《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又《玉篇》滯也。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 《註》底,滯也。 《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又《增韻》器臀也。 《詩·大雅》于橐于囊。 《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又文書槀曰底。 《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 《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又設疑之辭。 《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 《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 《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又與厎通。 《韻會》厎,通作底。 《詩·小雅》靡所底止。 《傳》底,至也。  又與砥通。 《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 《註》底,柔石也。  又叶都木切,音啄。 《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

『春』

《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𠀤蠢平聲。 《爾雅·釋天》春爲靑陽。 《註》氣淸而溫陽。 《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 《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 《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 《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 《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又姓。 《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又酒名。 《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又花名。 《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又《集韻》尺尹切,音蠢。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 《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