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箫管笛


   泛指吹奏乐器。《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 鲍文卿 )到家料理了些柴米,就把家里笙簫管笛、三絃琵琶,都查点了出来,也有断了絃,也有坏了皮的,一总尘灰寸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ēng xiāo guǎn dí
成语简拼 sxgd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泛指吹奏乐器。《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 鲍文卿 )到家料理了些柴米,就把家里笙簫管笛、三絃琵琶,都查点了出来,也有断了絃,也有坏了皮的,一总尘灰寸壅。”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并列 泛指吹奏乐器。《儒林外史》24回:“他到家料理了些柴米,就把家里~,三弦琵琶,都查点了出来。”→金石丝竹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吹奏的乐器:~乐器。~弦乐。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道。~线。~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中窥豹。气~。血~。针~。双~齐下。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电子~。晶体~。 负责,经理:~理。

管乐器名,通常是竹制的,有八孔,横着吹奏:~子。长~。短~。~膜。 响声尖锐的发音器:汽~。警~。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笙』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 《廣韻》樂器也。 《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 《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 《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 《前漢·律歷志》匏曰笙。 《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書·益稷篇》笙鏞以閒。 《詩·小雅》笙磬同音。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又細也。 《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 《廣雅》笙,小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 《註》笙,魯境。  又簟名。 《揚子·方言》簟謂之笙。 《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又叶師莊切。 《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又《字彙補》疏臻切,音莘。 《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 《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管』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𠀤音筦。樂器。 《書·益稷篇》下管鼗鼓。 《詩·商頌》嘒嘒管聲。 《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 《註》管,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 《周禮·春官》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隂竹之管。 《疏》管如篪,六孔。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 《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 《前漢·律歷志》竹曰管。 《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又葭管。 《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𠋫陽氣。  又地名。 《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左傳註》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 《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于管。 《註》括地志,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  又姓。 《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大夫管至父。  又筆彄也。 《禮·內則》右佩玦、捍、管。 《註》管,筆彄。 《梁史·元帝紀》元帝筆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書之,行精粹者以銀管書之,文辭華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又總理其事曰管。 《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又主當也。 《禮·樂記》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註》猶包也。 《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 《註》管,樞要也。  又管管,小見也。 《詩·大雅》靡聖管管。 《傳》管管,無所依繫。 《箋》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臟腧亦曰管。 《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 《註》管,腧也。  又管籥也。 《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 《註》謂籥也。 《禮·月令》修鍵閉,愼管籥。  又《集韻》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凰來儀也。  又《韻會補》通作筦。 《前漢·東方朔傳》以筦窺天。 《註》古管字。  又《類篇》沽丸切。 《集韻》古丸切,𠀤音官。 《儀禮·聘禮》管人布幕于寢門外。 《註》管,古文作官,猶館也。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叶扃縣切。 《蘇轍·燕山詩》居民異風氣,自古習耕戰。次稱望諸君,術略亞狐管。  又叶古轉切。 《郭璞·鷰贊》殷王元發,聖敬日遠。商人是頌,詠之弦管。

『笛』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𠀤音狄。七孔筩也。 《說文》樂管。亦作篴。 《風俗通》武帝時丘仲作笛。笛,滌也。蕩滌邪志,納之雅正。長尺四寸,七孔。 《通雅》有雅笛,有羌笛。 《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當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 《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得玉笛,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轔相次,銘曰昭華之琯。 《酉陽雜俎》猿臂可爲笛,吹之,聲圓于竹。 《韻會小補》樂器圖有義觜笛,謂笛上別安觜也。  又地名。 《水經注》洞庭湖之右岸有山,世謂之笛烏頭石。 《正字通》西京玉笛在武帝前,《風俗通》謂笛爲武帝時丘仲所作,誤也。○按《周禮·笙師》已有敎𥴦之文,𥴦與笛同,則周時已有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