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


   ◎ [the Third World]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ì sān shì jiè
成语简拼 dss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 [the Third World]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释义一】 外交用语。特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泛指世界上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 【例】 ① 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新中国曾冲破巨大阻力与会,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开拓出万隆精神。50年后,中国一如既往,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这场盛会,同样积极参与。(东方早报2005.4.25《中国在新历史时期的第三世界外交》) ② 患难见真情。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四川大地震纷纷施予援手的队伍中,来自第三世界的中国人民老朋友的问候,如同其中一抹温情的风景,真诚而又特别。(新华网2008.5.29《第三世界兄弟解囊相助: 再困难也要帮中国》) ③ 如此看来,美国的外交行为表现越来越像一个“第三世界的领袖”。(联合早报网2011.7.13《中国专家: 美像第三世界新领袖》) 【释义二】 近来多借喻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或单位或情况等。 【例】 ① 有所中学,今年分配40名高考指标,已全部选择了“有效人”。老师重任在肩,主要精力自然放在了“有效人”身上,对那些“无效人”也就顾不了许多了。于是,学生中出现了他们自己概括的“三个世界”现象: 第一世界,有效人;第二世界,中间人;第三世界,无效人。(中国青年报1988.2.12《湖北部分中学之怪现状》) ② 曾有一位由普通中学跳进重点中学的少年,在《北京晚报》上呼吁作家们“写写第三世界中学生吧”。(中青网孙云晓网站《中学“第三世界”的女生》) ③ 毕节是贵州的第三世界,高寒山区。(王志纲等《百万“移民”下珠江》) 【释义三】 近来也多借指体育运动等竞技项目中成绩较差的团队等。 【例】 ① 九运会自行车比赛已临近尾声……上海自行车在九运会上已沦为“第三世界”。(解放日报2001.11.23) ② 人在江湖走哪能没朋友 中超“第三世界”大团结(体坛周报2004.6.10标题) ③ 亚洲足球的天平正在向足球“第三世界”倾斜,2000年东亚三强合围西亚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扬子晚报2004.8.1《“第三世界”的崛起》) 【辨说】 “第三世界”的说法,最早是由经济学家Alfred Saury于1952年8月14日在法国杂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首先提出的,当时所指原是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冷战时期,有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了表示不靠拢北约或华约的任何一方,就借用“第三世界”来界定自己;直至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才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时,又做了“三个世界”的划分,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结构分析】 名词性偏正结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次序:~一。次~。等~。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 姓。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 姓。

边境,一个区域的边限:~石(标志地界的石碑或石块)。~标。~址。~线(❶两个地区分界的线;❷不同事物的分界;❸某些事物的边缘)。~限(❶不同事物的分界;❷尽头处,限度)。地~。 范围:眼~。世~。自然~。 按职业或性别等所划的人群范围:教育~。科学~。各~人士。 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的类别:无机~。有机~。 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界”以下为“系”。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第』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弟。次第也。 《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 《註》用士之次第。  又但也。 《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 《註》第,且也,但也。  又第宅。 《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 《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又複姓。 《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又同弟。 《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今爲兄弟字。  又《集韻》一曰順也。  又《韻會》舊註作苐,非。苐,草也。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世』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𠀤音勢。代也。 《詩·大雅》本支百世。  又《論語》必世而後仁。 《註》三十年爲一世。 《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維摩經》大千世界。 《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又姓。 《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又與生同。 《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 《註》世與生同。  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 《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 《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𠀍。

『界』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 《說文》境也。 《爾雅·釋詁》界,垂也。 《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又《增韻》分畫也,限也。 《後漢·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爲界。 《註》界,猶限也。  又《增韻》離閒也。 《揚雄·解嘲》范睢界涇陽。 《註》界者,界其兄弟使疏也。  又地名。 《後漢·獻帝紀》袁紹及公孫瓚戰於界橋。 《註》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則界橋在此也。  又與也。 《後漢·桓譚傳》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 《註》界,與也。音必二反。  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 《陶潛·感士不遇賦》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乗危而幸濟。 《集韻》本作畍。或作堺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