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觉


   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 郭世富 既不是看见,也不是听见,大约是靠第六感觉,知道有人指点他。”亦省称“ 第六感 ”。 郭沫若 《其他·鸡之归去来》:“ 安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ì liù gǎn jué
成语简拼 dlg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 郭世富 既不是看见,也不是听见,大约是靠第六感觉,知道有人指点他。”亦省称“ 第六感 ”。 郭沫若 《其他·鸡之归去来》:“ 安娜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释义】 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之外的一种特别的心理预感,有人称为直觉。 【例】 ① 第六感觉戳穿女友谎言 口腔医生怒杀台湾情敌(新闻晨报2004.7.21标题) ② 风投(风险投资)界是男人们叱咤风云的地方,一个纤秀的江南女子是如何在这个领域,将上千万美元的投资项目演绎得风生水起的?……陈文江的投资风格是: 首先要看商机,要有说服自己投资的理由。……除了这些定性的分析,陈文江还有一个撒手锏,就是女人的第六感,凭女人的直觉做投资。(新财经2007.2.6《陈文江: 第六感觉玩风投》) ③ 女人总有超强的第六感觉,这个感觉男人是望洋兴叹的。(厦门网2009.8.27《女人的第六感觉》) ④ 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人们时常用“本能”或“直觉”来形容,对其中某些超乎寻常的巧合性体验,人们则称之为“心电感应”。笼统而言,我们会用同一个词来描绘所有这些微妙的且无法用理性来解释的感觉,那就是“第六感”。……人到底是否有第六感觉呢?(衡阳晚报2010.7.17《怪异神奇的第六感觉》) ⑤ 长期思考的结果,使得李新民的脑子格外灵活,总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他的“第六感觉”也逐渐成了他破案的利器。(铁血网2011.1.17《“第六感觉”洞穿疑案迷雾》) ⑥ 第六感觉特别敏锐: 风吹竹,雨打萍,疑是民间疾苦声。(魏明伦《文学与自我》) 也作“第六感官”。 【例】 ① 他还补充说,他这个年纪的中国人大多在店铺干过,干这行就得“调动第六感官”,隔着柜台揣度顾客的心理。(人民日报1998.4.12) ② 与此同时,随着更多的科学研究,科学家发现在人类身上还存在着其他“第六感官”,这些也是通过对动物的比较研究得出的。(新京报2006.2.15《人类“第六感官”在进化中消失》) ③ 美女很自信,她说自己的“第六感官”很灵敏,经常出现“梦想成真”的事情。(今晨6点2008.1.22《“第六感官”很灵的美女》) 【辨说】 据科学实验证明,人体除了视觉等五种基本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对机体未来的预感,生理学家称之为“机体觉”或“机体模糊知觉”,这就是人体的“第六感觉”,也叫“第六感官”。这是人的一种意念力或精神感应,又称之为“超感觉力”。但这“第六感觉”或“直觉”必须是以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因而这种感觉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只是这种神秘的超感觉力,常常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差异。 【结构分析】 名词性偏正结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次序:~一。次~。等~。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 姓。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叹。自豪~。~人肺腑。百~交集。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恩。~激。~愧。

通“撼”。不满足。 通“撼”。搖動。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第』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弟。次第也。 《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 《註》用士之次第。  又但也。 《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 《註》第,且也,但也。  又第宅。 《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 《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又複姓。 《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又同弟。 《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今爲兄弟字。  又《集韻》一曰順也。  又《韻會》舊註作苐,非。苐,草也。

『六』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𠀤音陸。 《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 《玉篇》數也。 《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又國名。 《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 《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 《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又叶錄直切,音近力。 《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感』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禫切,甘上聲。 《廣韻》動也。从心咸聲。 《增韻》格也,觸也。 《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 《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又《集韻》《正韻》𠀤胡紺切。與憾通。恨也。 《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