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落狐狸


   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ǎn luò hú lí
成语注音 ㄐ一ㄢˇ ㄌㄨㄛˋ ㄏㄨˊ ㄌ一ˊ
成语简拼 jlh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簡落狐狸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成语示例


公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方欲条品人物,简落狐狸,易危亡之辙。清 黄宗羲《徐公神碑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 酷吏传 阳球》:“前虽纠诛王甫、段熲,盖简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


成语典故

落:通“络”。指抓住狐狸。比喻制裁奸邪佞臣。清.黄宗羲《徐公神道碑铭》:“公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方欲条品人物,简落狐狸,易危亡之辙。” 述宾 迅捷逮住狐狸。比喻严裁奸恶小丑。清·黄宗羲《徐公神道碑铭》:“公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方欲条品人物,~,易危亡之辙。”△多用于写对邪恶坏人的制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 书信:~帖。~札。信~。书~。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 选择:~拔。~选。~任。 姓。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

掉下来,往下降:降~。~下。零~(a.叶子脱落,如“草木~~”;b.衰败,如“一片~~景象”;c.稀疏,如“枪声~~”)。脱~。~叶。~泪。~潮。~英。~日。~体。~座。陨~。~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雁沉鱼。叶~归根。 衰败:没(mò)~。破~。衰~。沦~。流~。~泊(a.潦倒失意;b.豪迈,不拘束,均亦作“落魄(bó )”)。 遗留在后面:~后。~伍。~选。 停留,留下:~户。~荒。~笔。~款。 停留或居住的地方:村~。部~。院~。 归属,得到某种结果:~得。~空。 陷入不利境地:~网。~难(nàn)。 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的祭礼,现泛指建筑物完工:~成。 稀少:疏~。稀稀~~。 屋檐上的滴水装置(俗称“檐滴水”):“矗不知其几千万~。” 死亡:殂~。 〔~~〕a.豁达,大方,如“~~大方”;b.孤独,不苟合,如“~~寡合。” 篱笆:“凿井浚渠,缚~锄园。”

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臭(腋下臭气)。~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疑(多疑)。~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姓。

即“貉”。 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亦称“狸子”、“狸猫”、“山猫”、“豹猫”。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落』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 《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  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 《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 《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又《博雅》居也。 《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又蕃籬曰虎落。 《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 《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又落落,不相入貌。 《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又牢落。 《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陸落。 《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又拓落。 《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又《韻會》錯落,閒厠貌。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又山名。 《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又草名。 《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又木名。 《爾雅·釋木》檴,落。 《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又與絡通。 《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 《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 《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又《唐韻古音》讀路。 《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狐』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胡。 《說文》妖獸也,鬼所乗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豐後。 《爾雅·釋獸》貍狐貒貈醜。 《埤雅》狐性疑,疑則不可以合類,故从孤省。  又曰:狼狐搏物,皆以虛擊孤,狐从孤省。  又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詞也。 《易·解卦》田獲三狐。  又《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 《詩·邶風》狐裘蒙戎。  又《北風》莫赤匪狐。 《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勃壤用狐。 《山海經》靑丘國,其狐四足九尾。  又《爾雅·釋獸》貔,白狐。 《註》一名執移,虎豹之屬。 《疏》貔,一名白狐。或曰似熊。  又鵂鶹一名訓狐。因其聲以名之。見《唐書·五行志》。韓愈有射訓狐詩。  又地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濟河圍令狐。 《晉語》使令狐文子佐之。 《註》令狐,邑名。  又《史記·趙世家》秦伐我,至陽狐。  又《孝文帝紀》軍飛狐。 《註》如淳曰:在代郡。蘇林曰:在上黨。  又姓。 《廣韻》晉有狐氏,代爲卿大夫。 《晉語》狐氏出自唐叔。  又令狐,複姓。

『狸』

《廣韻》里之切《集韻》陵之切,𠀤音离。 《玉篇》似貓。 《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禮·內則》狸去正脊。 《左傳·襄十四年》狐狸所居。 《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𤰞身而伏,以𠋫敖者。  又《徐無鬼》是狸德也。  又《史記·封禪書》狸首者,諸侯之不來者。 《註》徐廣曰:狸,一名不來。  又《揚子·方言》貔,關西謂之狸。  又《史記·封禪書》殺一狸牛,以爲俎豆牢具。◎按註作犛牛,當與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