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屡罄


   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n piáo lǚ qìng
成语注音 ㄉㄢ ㄆ一ㄠˊ ㄌㄩˇ ㄑ一ㄥˋ
成语简拼 dplq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簞瓢屡罄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


近义词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陶渊明《自祭文》:“箪瓢屡罄,希谷瓢饮。”


成语典故

犹箪瓢屡空。晋 陶潜《自祭文》:“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见“箪瓢屡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盛饭的圆竹器:~食(sì)壶浆(形容劳军)。~食(sì)瓢饮(喻生活贫苦;亦指安贫乐道)。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泼大雨。 形状像瓢的:~虫。~儿菜。

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告~。~其所有。~竹难书。 古同“磬”,打击乐器。 显现:“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 严整的样子:“师旷~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瓢』

《廣韻》符霄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𠀤音飄。 《玉篇》瓠瓜也。 《廣韻》瓠也。 《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 《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 《註》瓢,謂瓢蠡也。 《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 《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 《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 《古今注》瓢亦瓠也。瓠其總,瓢其別也。

『罄』

《廣韻》苦定切《集韻》《韻會》詰定切,𠀤音磬。 《說文》器中空也。古文磬字。 《詩·小雅》罄無不宜。 《傳》罄,盡也。 《左傳·僖二十六年》室如縣罄。 《釋文》罄,亦作磬,盡也。  又《逸周書》師廣罄然。 《註》自嚴整也。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