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陋巷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n piáo lòu xiàng
成语注音 ㄉㄢ ㄆ一ㄠˊ ㄌㄡˋ ㄒ一ㄤˋ
成语简拼 dpl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簞瓢陋巷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成语示例


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须学取箪瓢陋巷,暂乐田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成语典故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因以“箪瓢陋巷”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刘孝标注引《王述别传》:“述蚤孤,事亲孝谨,箪瓢陋巷,宴安永日。” 见“箪食瓢饮”。 【典源】《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今译】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赏识的学生。孔子夸奖颜回说:“回真有修养呀! 吃的是一小篓饭,饮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苦,回却始终保持乐观而不改变。回真是有修养呀!”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人的贫苦生活; 或形容虽生活清苦,但读书治学,自有其乐。 【典形】 箪瓢、箪瓢陋巷、箪瓢自乐、箪食瓢饮、乐箪瓢、乐一瓢、陋巷箪瓢、陋巷颜渊、瓢箪、瓢饮、曲阜之瓢、食一箪、贤哉巷、学颜、颜回巷、颜乐、颜瓢、颜巷、陋巷颜夫子、辛苦学颜回、颜渊陋巷、隐居颜氏、贤哉回也、一瓢颜巷、一瓢陋巷、陋巷瓢、颜巷陋、颜巷乐、箪瓢人。 【示例】 〔箪瓢〕 金·元好问《三乡杂诗》之三:“溪南老子坐诗穷,穷到箪瓢更屡空。” 〔箪瓢陋巷〕 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之二:“箪瓢陋巷甘孤穷,鸿鹄安与燕雀同。” 〔箪瓢自乐〕 元·王伯成《哨遍·赠长春宫雪庵学士》:“箪瓢自乐颜回巷,版筑谁亲傅说岩。” 〔箪食瓢饮〕 唐·韩愈《与李翱书》:“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 〔乐箪瓢〕 元·揭傒斯《寄何得之隐居》:“陋巷乐箪瓢,知者惟仲尼。” 〔乐一瓢〕 宋·黄庭坚《招子高》:“古来有亲养,回也乐一瓢。” 〔陋巷箪瓢〕 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盼杀我也玉堂金马,困杀我也陋巷箪瓢。” 〔陋巷颜渊〕 元·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你想那陋巷颜渊,箪瓢原宪,你又不是不曾受秀才的贫贱。” 〔瓢箪〕 三国·曹植《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彼瓢箪。味道忘忧,喻宪超颜。” 〔瓢饮〕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是以颜回瓢饮,贤庆封之玉杯; 子思银佩,美虞公之垂棘。” 〔曲阜之瓢〕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 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食一箪〕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之九:“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贤哉巷〕 唐·张祜《酬房子客郊居》:“郡中旧指贤哉巷,门外多来长者车。” 〔学颜〕 唐·鱼玄机《和人次韵》:“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 〔颜回巷〕 明·冯惟敏《新水令·访沈青门乞画》:“冷落杀颜回巷,蒙茸了原宪裘。” 〔颜乐〕 宋·张九成《秋兴》:“田园爱潜归,箪瓢识颜乐。” 〔颜瓢〕 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秦痔疏杯酒,颜瓢赖斗储。” 〔颜巷〕 金·元好问 《别张御史》:“箪瓢此日归颜巷,铜墨当时动汉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盛饭的圆竹器:~食(sì)壶浆(形容劳军)。~食(sì)瓢饮(喻生活贫苦;亦指安贫乐道)。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泼大雨。 形状像瓢的:~虫。~儿菜。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粗~。~俗。 狭小,简略:~室。简~。因~就简。~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 见识小:浅~。孤~寡闻。 轻视:~今而荣古。

胡同,里弄:小~。陋~。穷~。~陌(街道)。~战(在城市街巷里进行的战斗)。穷街陋~。

〔~道〕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 义同(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瓢』

《廣韻》符霄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𠀤音飄。 《玉篇》瓠瓜也。 《廣韻》瓠也。 《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 《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 《註》瓢,謂瓢蠡也。 《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 《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 《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 《古今注》瓢亦瓠也。瓠其總,瓢其別也。

『陋』

《唐韻》盧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郞豆切,𠀤音漏。 《說文》阨陝也。 《論語》在陋巷。 《疏》隘陋之巷。 《左傳·成九年》莒恃其陋,而不設備。  又《玉篇》醜猥也。 《唐書·盧杞傳》郭子儀曰:杞貌陋心險。  又《玉篇》隱小也。 《廣韻》疎惡也。 《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又《荀子·修身篇》少見曰陋。 《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又《唐韻正》魯故反,音路。 《張衡·東京賦》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趨。於是觀禮,禮舉儀具。 《說文》本作陋。

『巷』

《唐韻》胡絳切《集韻》《正韻》戸降切,𠀤學去聲。 《說文》里中道。从邑,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 《廣韻》街巷也。 《增韻》直曰街,曲曰巷。 《詩·鄭風》巷無居人。 《註》里塗也。  又《增韻》宮中長廡相通,曰永巷。 《列女傳》周宣姜后脫簪珥,待罪永巷。 《三輔黃圖》永巷,宮中之長巷,幽閉宮女之有罪者。武帝時改爲掖庭,置獄焉。  又《增韻》永巷,天子公侯通稱。 《唐書·郭子儀傳》宅居親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  又巷伯,奄官。 《詩·小雅·巷伯箋》巷伯,奄官。掌王后之命,於宮中爲近,故謂之巷伯。  又與衖通。 《玉篇》衖亦作巷。 《韻會》三蒼云:街,交道也。衖,宮中別道也。 《屈原·離騷》五子用失乎家衖。  又《韻會》一作閧。 《揚子·學行篇》一閧之市。  又叶胡貢切,紅去聲。 《詩·鄭風》俟我乎巷兮,侮予不送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