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之勤奋。
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之勤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
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之勤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采。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 并列 用灯火放在笼中,并用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的勤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采。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之劳。”△褒义。用于描写勤奋。
竹笼:~火。~灯。
怒责:~责。~斥(亦作“呵叱”)。~禁。 吁气:~冻(哈气使暧)。一气~成。 象声词,形容笑:~~。 叹词,表示惊讶:~,真不得了!
同“啊”。
〔~叻〕地名,在泰国。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结。~害。~馁。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肉~。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得慌。防~。~伤。~疮。
《廣韻》古侯切。 《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𠀤音鉤。 《說文》笿也,可薰衣。 《揚子·方言》篝,陳楚宋魏之閒謂之牆居。 《郭註》今薰籠也。 《廣雅》篝,籠也。 《史記註》篝火,以籠覆火也。 又負物籠。 《類篇》上大下小而長,謂之篝笭。 《史記·滑稽傳》淳于髠曰:道傍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簍滿篝。 又《類篇》居𠋫切《正韻》古𠋫切,𠀤音𥵡。竹器也。 《正韻》亦作𥵡。
『灯』《集韻》當經切,音丁。 《玉篇》火也。 《類篇》烈火也。 《字彙》《正字通》𠀤云俗燈字。◎按玉篇,集韻,類篇,灯燈分載,音切各異,强合爲一,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音登。 《玉篇》燈火也。 《春明退朝錄》上元然燈,自昏至畫。 《西京雜記》元夕然九華燈于南山上,照見百里。 《又》咸陽宮有靑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然鱗甲皆動,炳若列星。 又釋書以燈喻法,有傳燈錄。 《杜甫詩》傳燈無白日。 又《正字通》金燈草,一名山慈姑,醫方取此合爲丸,名玉樞丹,詳本草綱目。 又叶都郞切,音當。 《魏·敷鯨魚燈賦》寫載其形托于金燈,隆脊矜尾鬐甲舒張。 《集韻》本作鐙。 《說文》鐙,錠也。 《註》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虎何切,音𩑸。 《玉篇》責也,與訶同。 《廣韻》怒也。 《周禮·地官·比長註》鄕中無授,出鄕無節,過所則呵問,繫之圜土,考辟之也。 《史記·李廣傳》霸陵尉醉呵止廣。 又通作苛。 《前漢·王莽傳》掖門僕射苛問。 又《集韻》博雅云:呵呵,笑也。一曰氣出,亦作㰤。 又《韻會》慢應聲,通作阿。 又《韻會》寒歌切,音河。 《類篇》譙問也。通作何。 《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 《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一曰譙呵者,責讓也。 又《集韻》許箇切,音𧬱。噓氣也。一曰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