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妆银砌


   妆:装饰;砌:堆砌。形容女子妆饰白皙、漂亮或白色晶莹透亮的景观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ěn zhuāng yín qì
成语注音 ㄈㄣˇ ㄓㄨㄤ 一ㄣˊ ㄑ一ˋ
成语简拼 fzy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粉妝銀砌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妆:装饰;砌:堆砌。形容女子妆饰白皙、漂亮或白色晶莹透亮的景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0回:“贾母笑着,挽着凤姐的手,仍上了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四面粉妆银砌。”


成语典故

并列 用白粉装饰,用银砌成。形容庭园雪景。《红楼梦》50回:“贾母笑着,挽着凤姐的手,仍上了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四面~。”△多用于描写雪景。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细末儿:~末。~剂。~尘。米~。花~。药~。漂白~。 特指化装用的粉末:香~。~墨登场。~黛。扑~。~霜。 用涂料抹刷:~刷。~饰。 使破碎,成为粉末:~碎。~身碎骨。 白色的或带粉末的:~墙。~蝶。~连纸。~笔。 用豆粉或别的粉做成的食品:~丝。凉~。~皮。~芡(qiàn)。米~肉。 浅红色:~色。~花。

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粘合:~墙。堆~(亦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台阶:雕栏玉~。

〔~末〕中国元曲中称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布景和特制的器物。亦作“切末”(“末”均读轻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粉』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𠀤分上聲。 《篇海》米粉。 《釋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 《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豆屑也。  又《說文》傅面者也。 《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  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 《博物志》燒鉛成胡粉。 《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 《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 《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粉通稱,非獨米也。  又竹名。 《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  又地名。 《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 《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傳也。飾也。 《字彙補》粉,白飾也,从上聲。所以傳物曰粉,从去聲。《字彙》皆作府刎切,非。

『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計切,妻去聲。 《說文》階甃也。 《班固·西都賦》𤣥墀釦砌,玉階彤庭。 《註》謂以玉飾砌也。  又作切。 《張衡·西京賦》刋層平堂,設切厓隒。 《李註》切,古通砌。 亦作墄。 《三輔黃圖》未央前殿,左墄右平。 《註》墄,音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