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同“粟红贯朽”。
明 范受益《寻亲记 告借》:“你如今万廪千仓,粟陈贯朽,每日劳劳碌碌,使尽机谋,如今半百之秋,又无男女,还不修善,更待何时?”
见“粟红贯朽”。明·范受益《寻亲记·告借》:“你如今万廪千仓,~,每日劳劳碌碌,使尽机谋,如今半百之秋,又无男女,还不修善,更待何时?”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 姓。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穿,通,连:~穿。~串。~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古同“惯”,习惯。 原籍,出生地:籍~。 姓。
腐烂:腐~。~木。永垂不~(“朽”在此引申为磨灭)。 衰老:衰~。~迈。
《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𠀤音涑。 《說文》嘉穀實也。 《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 《書·禹貢》四百里粟。 《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 《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又地名。 《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 《註》莽曰粟城。 《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又水名。 《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又官名。 《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又國名。 《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又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又沙謂之粟。 《山海經》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 《註》細丹沙如粟也。 又《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又叶思積切。 《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本作𥻆。 《字彙補》古文粟字。註詳米部六畫。亦作〈卤下巛〉𥹟。
『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久切,休上聲。木腐也。 《詩·周頌》荼蓼朽止。 《左傳·襄三十一年》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又與殠同。臭也。 《列子·周𥡆王篇》饗香以爲朽。 《仲尼篇》鼻將塞者,先覺焦朽。 又叶喜語切,音許。 《陳琳·大荒賦》廓寥寂而無人兮,雖獨存兮何補。追邃古之遐跡兮,惟德音兮爲不朽。 又叶許救切,音齅。 《李賀·感諷詩》淒涼梔子落,山舋泣淸漏。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齅字原从二鼻,作鼻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