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主谓 表示人精神饱满,力量十足。邓贤《中国知青梦》:“从医院出来,解君便如同换了一个人,~地在场部走动,迅速办妥手续。”△褒义。一般用于表示人精神振作,行为有力。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 细密的,与“粗”相对:~密。~细。~确。~制。~读。~选。~心。~研。~雕细镂。 聪明,思想周密:~悍。~敏。~明。 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华。~英。~神(a.指人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b.内容实质,主要的意义;c.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 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力。聚~会神。无~打采。 专一,深入:~诚。~忠。~炼。~湛。~严。 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子。 很、极:~湿。~瘦。~光。 完美,最好:~美。~妙。~益求~。 明朗,清明:“天~而见景星”。 神话传说中的妖怪:~灵(a.鬼怪;b.机灵)。妖~。 古同“菁”,花。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
满、足:~足。~实。~分(fèn )(➊足够;➋尽量)。~沛。~裕。 填满,装满:填~。~满(➊填满,布满;➋充分具有)。~耳不闻。~电。汗牛~栋。 当,担任:~当。~军。 假装:冒~。~数(shù)。 姓。
水势湍急,行动迅疾的样子:~然。~~。 充盛的样子:充~。丰~。 有水有草的地方。 跌倒,倾仆:颠~(挫折困顿)。 古同“旆”,旌旗。
《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𠀤音晶。 《說文》擇也。 《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 《書·大禹謨》惟精惟一。 《易·繫辭》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又密也。 《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 《註》精,猶精密也。侵,責之不服,推兵入竟,伐,擊之益深,用意稍精密。 又靈也,眞氣也。 《易·繫辭》精氣爲物。 《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 《左傳·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又《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 又《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精曰熒惑,土精曰鎭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 《老子·道德經》其中有精,其精甚眞。 《莊子·德充符》勞乎子之精。 又《廣韻》正也,善也,好也。 《禮·經解》潔靜精微易敎也。 又明也。 《前漢·京房傳》隂霧不精。 《註》精,謂日光淸明也。 又鑿也。 《論語》食不厭精。 《屈原·離騷》精瓊爢以爲粻。 《註》精,鑿也。 又《韻會小補》巧也。 又《增韻》凡物之純至者皆曰精。 又古者以玉爲精。 《楚語》一純二精。 又地精,黃精,草名。 《博雅》地精,人葠也。黃精,一名仙人餘糧。 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名精衞。 又𥳑米曰精。 《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 《註》𥳑米曰精。 又精絕,國名。 《水經注》南河又東經精絕國。 《前漢·西域傳》精絕國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餘里。 又精廬,精舍。 《前漢·儒林傳論》精廬暫建。 《註》精廬,講讀之舍。 《後漢·李充傳》充立精舍講授。 又《廣東新語》猺之渠帥,號曰精夫。 又《韻會》同睛。 又鳥名。與鶄通。 《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 《註》交精,似鳧而脚高,有毛冠,辟火災。 又與菁同。 《爾雅·釋草·茢薽註》一名天蔓精。 又叶咨良切,音將。 《左思·吳都賦》婺女寄其曜,翼軫寓其精。 《註》精,咨良切,叶上疆。 又《廣韻》子姓切《集韻》子正切,𠀤音婧。强也。
『力』《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充』《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𠀤踧平聲。 《說文》長也,高也。从儿,育省聲。 《徐曰》𠫓在人上也。𠫓音突。 又《玉篇》行也,滿也。 又《廣韻》美也,備也。 又塞也。 《詩·邶風》褎如充耳。 《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又《增韻》實之也。 《禮·王制》充君之庖。 又《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 《註》師古曰:充,當也。 又《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又《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 《註》充者,䌛役煩也。 又《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 《註》過飽也。 又《禮·檀弓》充充如有窮。 《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又姓。漢充向,充申。 又《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 《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𠫓下儿〉,𠒨𠒩等字从。以充代替。
『沛』《唐韻》《集韻》𠀤普蓋切,音霈。水名。 《說文》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 又澤名。 《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田于沛。 又草生水曰沛。 《公羊傳註》草棘曰沛。 《風俗通·山澤篇》沛者,草木之蔽茂,禽獸之所匿也。 又縣名,屬沛郡。 《漢書註》秦泗水郡之屬縣。 又行貌。 《楚辭·九歌》沛吾乗兮桂舟。 《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而悠悠。 又有餘貌。 《公羊傳·文十四年》沛若有餘。 又大貌。 《前漢·五行志》沛然自大。 又雨貌。 《張衡·思𤣥賦》凍雨沛其灑塗。 又滂沛,雨盛貌。別作霈。 又旛幔也。 《易·豐卦》豐其沛。通作旆。 又蓄水灌田之名。 《三餘贅筆》浙中少水人家,多于山上置閘蓄水,遇旱歲開以灌田,名之曰沛。 又竹名。 《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沛竹,可以爲大船。 《僧贊寧·筍譜》又沛竹筍。 又沛艾,姿容俊偉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沛艾赳螑。 又滯沛,奔揚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奔揚滯沛。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博蓋切,音貝。義同。 又疾也。 《前漢·郊祀歌》靈之來,神哉沛。 《註》沛,補蓋反。 又偃仆也。 《詩·大雅》顚沛之揭。 《傳》沛,拔也。 《正義》遽離根本之言。 又《韻補》叶方吠切,音避。 《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于胥德兮麗萬世。 又叶蒲迫切,音白。 《左思·魏都賦》揆旣往之前跡,叩將來之後轍。成都迄以傾覆,建業則亦顚沛。